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解析:S是蛋白质特征元素,P是DNA特征元素,而C、H、O是它们的共有元素,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
答案:D
6. 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可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
解析:这种病原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条件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由图解可知,RNA能将亲代病毒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而蛋白质却不能,所以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5.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解析:①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转化因子不存在,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②直接将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③在高温加热过程中,R型细菌被杀死,虽加入了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也不能生成S型细菌。④中R型细菌的DNA不能使小鼠致病死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②中含有有毒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
答案:D
4.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
答案:A
3.现有两组数据:豌豆中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中,2%在线粒体中。豌豆的染色体组成: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以上数据表明( )
A.染色体是DNA的惟一载体 B.染色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C.DNA能传递遗传信息 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从题中所列数据可知,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都是DNA的载体,染色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
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B
1.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将构成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后,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并没有应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C
5.如图1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1)该实验是________(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图解。
(2)该实验是在________(填人名)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3)在对R型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
(4)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做出________的假设。
(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图2
在该实验中加入DNA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为此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图3
据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在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前提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依次观察各种成分的作用,其假设就是“DNA是遗传物质”。如果加入了DNA酶,DNA被分解,R型菌就不会发生转化。
答案:(1)艾弗里(及其同事) (2)格里菲思 (3)分离并提纯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4)DNA是遗传物质 (5)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 (6)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 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4. 如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解析:杂种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质外壳和病毒乙的核酸组装而成的。其在侵染植物细胞时注入的是病毒乙的核酸,并由病毒乙的核酸指导合成病毒乙的蛋白质外壳,因而病毒丙在植物细胞内增殖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就是病毒乙。
答案:D
3.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解析: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注入的是噬菌体的DNA,离心后,放射性应在上清液中。因少数噬菌体正在侵染过程中,吸附于大肠杆菌表面,所以在沉淀物中也有放射性。
答案: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