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08广东生物)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答案 B
3.(08山东理综)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
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 D
2.(08海南生物)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
的实验动物是 ( )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答案 D
1.(08宁夏理综)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答案 B
(四)(1)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2)如果服糖时间不控制而随意延长,则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如果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上升不够高,则不能了解受检者血糖调节的最大能力。
(3)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解析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知识。根据图表所示数据可知,三项数据测定值均高于参考值,所以该孕妇患GDM,胰岛的分泌功能,由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共同维持,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本题还考查了现实生活中血糖调节异常病症的知识,如第二小题,解释了检测血糖水平的方法,第三小题关于血糖调节过程的考查,相对容易,许多同学都知道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8.(09上海卷,35)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1中激素A的名称是________。
(2)饥饿状态下,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低血糖刺激下丘脑,一方面引起________________的反射性兴奋,并由神经调节肝脏的代谢,另一方面经由____,促进________和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B和C,以协同升血糖。
(3)给成年的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2。
1)开始时的30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小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________方式被吸收入血液。30min后,在较高浓度________的调节下,肝细胞内的反应过程________(填图1中的数字符号)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
2)图2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两方面的差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肥胖是导致________的危险因素。
答案 (1)抗利尿激素
(2)延髓糖中枢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3)1)主动运输和扩散 胰岛素 ①、③
2)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基本相同;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
2型糖尿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
(1)下丘脑主要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来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
(2)根据示意图可见低血糖时,可以使下丘脑延髓中枢兴奋来调节肝脏代谢升高血糖,同时也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激素来调节血糖。
(3)①口服浓葡萄糖一段时间,葡萄糖在小肠中通过主动运输和扩散被吸收进血液,血糖会明显上升;而后在机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下,肝脏细胞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甘油三酯,使血糖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②对比两幅曲线图可见,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口服血糖后血糖含量没什么明显差异,但是胰岛素分泌量肥胖者明显高于非肥胖者,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较弱,胰岛素浓度高而调节能力弱,应该是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弱或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的结果,这是Ⅱ型糖尿病的病因。
19.(09天津卷,7)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A |
红细胞裂面A抗原有 |
抗原决定基因(显性) |
|
|
|
O |
无 |
(隐性) |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 (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 。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 ,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
答案 (1)常 若I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 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3)IAi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与免疫有关的知识。(1)假设IA在X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只在Y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与题意不符,所以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①II-1 为A型血,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母婴血型不合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会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从而使II-2溶血加重。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IAi。
20.(09广东卷,29)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
答问题。
(1)图中②为 细胞,④为 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 ,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 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
(4)过程③表示 ,过程⑤表示 。
答案 (1)T B
(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 mRNA 合成蛋白质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4)②将抗原传递给④ 病菌(抗原)直接刺激 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及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由图抗体可推知7为效应B细胞,再推知B细胞和T细胞,在准确推断细胞类型的基础上,判断细胞间功能的区别,并推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mRNA。图中还表达了病菌(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
21.(09上海理综卷,六)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近几年爆发了非典(SARS)、情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科学家对病毒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 和
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生物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 。
(2)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混合型重组流感病毒,此病毒发生重组的是 。
(3)某同学参加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绘制了病毒增殖的示意图,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④②③
(4)下表是各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传染病 |
主要传播方式 |
非典 |
接触传播 |
乙肝 |
|
艾滋病 |
体液传播 |
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
|
(5)某地对一段时间内流感发病情况作了统计(见右图)。
图中曲线在a点钱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a
点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形成了 。
(6)有些人在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初期,
会选择服用抗生素。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利用生物
学知识说明理由。
(7)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后,墨西哥人为提醒人们预防甲型H1N1
流感,给城市的雕塑上戴上了口罩(见右图)。戴口罩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
施,写出除此以外另两个预防措施。
。
答案 (1)蛋白质 核酸 寄生
(2)RNA(遗传物质;基因;核酸)
(3)C
(4)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
(5)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抗体
(6)不合适。理由是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
(7)注射疫苗 采用隔离措施(定期消毒;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
解析 (1)病毒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病毒自己不能独立存活,需要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
(2)本题考查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是吸附、注入遗传物质DNA、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细菌内病毒组装、病毒释放。
(4)乙肝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饮食,血液,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
(5)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速度加快,以后发病人数减少是因为经过治疗人体产生了抗体所致。
(6)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一类代谢物,主要作用于细菌。
(7)防治传染病传播的方法主要有: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22.(09海南卷,23)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___
(2)某种病原微生物()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的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____,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___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____;当机体再次受到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 )
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
答案 (1)第二次免疫反应
(2)吞噬 抗原 T淋巴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2005-2008年高考题
(四)讨论
(1)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
和 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
答案 (三)患 GDM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下:
由此可判定该孕妇 。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mL葡萄糖水(含75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4个样品中有3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一)目的、对象
目的:GDM筛检。受检者:姓名×××,妊娠25周。
14.(09北京卷,31)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 的 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 和 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答案 (1)增多 增大 乳酸
(2)下丘脑 体温调节
(3)神经 免疫
解析 (1)人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供氧不足时,肌肉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组织中的乳酸含量升高,从而使人感觉肌肉酸痛。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3)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也是一个体温调节的过程。体温调节是指: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 体温调节中枢 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 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所以此过程中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发热是身
体对病毒或病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抵抗入侵的病毒和病菌,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所以此过程也有免疫系统的参与。
15.(09福建卷,26Ⅱ)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 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 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 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 (1)传入神经 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 汗液蒸发
(2)非特异性 抗体和效应T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内容。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应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甲状腺激素(或肾上激素)分泌增多,因为这两激素都能够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方式散热。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该过程不具有特异性,所以是非特异性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乙型流感病毒。
16.(09四川卷,30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一种特定的细胞(命名为M细胞),再将M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细胞被特定药物破坏的小鼠)体内,然后小鼠的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值)。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用的胚胎干细胞取自小鼠的早期囊胚,取出胚胎后一般用 酶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定M细胞已具有 细
胞的功能。说明判定的理由 。
(3)用胰岛素基因片段做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M
细胞进行检测。请在下表的空格中填上检测结果(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不
能检测到)。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DNA |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RNA |
||
胚胎干细胞 |
M细胞 |
胚胎干细胞 |
M细胞 |
|
|
|
|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干细胞通过 定向分化为M细胞。
(4)若将M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重组细胞能否分化为其他类型细胞?
,请说明理由 。
答案 (1)胰蛋白 (2)胰岛B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4)能 细胞核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细胞核的全能性)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
1.糖尿病的机制
2.细胞的全能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
1.糖尿病的机制
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无法合成胰岛素来降血糖,血糖浓度过高随尿排出,导致糖尿病的产生。本题中通过曲线反应了未移植M细胞和移植M细胞下血糖浓度的变化,可见移植M细胞血糖浓度降低,显然M细胞发挥了胰岛B细胞的功能
2.细胞的全能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
第(4)小问中考查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即细胞核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
套遗传物质;第(3)问中通过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补充实验的结果,首先学生要明确这里的M细胞是通过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经过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由于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所以M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DNA是一样的,然而细胞分化的实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追究到原因就是相同的DNA转录形成了不同的RNA,进一步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所以M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的RNA是不一样的,从而在进行DNA探针杂交试验时出现了如表格中显示的杂交结果。
17.(09广东卷,34)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