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9.(14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了禽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基金。科技部宣布我国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转基因微生物细胞内合成禽流感疫苗要经过________两个阶段。
(2)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请问产生抗体的细胞可以由________分化而来。
(3)为防患于未然,应对养殖场的健康家禽采取________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想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目的: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和用具:健康家禽若干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特殊培养液、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特殊培养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禽流感病毒,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健康家禽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遗传学、免疫学和实验设计的知识。(1)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2)康复后的患者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而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3)预防接种,可使体内产生一定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若有相应的抗原入侵,能更快更强地发挥免疫效应将其清除,避免发病。(4)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对照实验,并注意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上培养。本题为探究性实验,预期的结果和结论要考虑全面。
答案:(1)转录和翻译(漏答或答错均不得分)
(2)B细胞和记忆(B)细胞(漏答或答错均不得分) (3)注射抗原(疫苗) 这样可刺激家禽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第二步:在甲组体内注射用特殊培养液培养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在乙组体内注射等量的特殊培养液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等量的用特殊培养液培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观察两组健康家禽的生活状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甲组家禽存活,而乙组家禽死亡,说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②若甲、乙两组家禽都死亡,说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不能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28.(2010·襄阳调研)(12分)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调节血糖的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请回答:
(1)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直接感受________含量的变化而发挥作用外,还可受________发出的神经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2)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时,血糖中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I/G)不同。在摄食后,I/G变________(大或小),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当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I/G变________(大或小),有利于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血糖水平。若将胰高血糖素注射到体内,尿液中尿素的量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 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 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方案如下: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有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上述方案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以及相关的实验设计能力。(1)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摄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中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变大;而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则相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如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时会产生含氮部分,在肝脏中产生尿素。(3)通过对照实验的结果可见,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4)高糖条件下,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反而减少,另外缺少对照实验,如增加一组正常条件下获得的胰岛A细胞分泌物的实验进行对照。
答案:(1)血糖 下丘脑 (2)大 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小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增加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时,含氮部分转化为尿素 (3)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4)①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②缺少对照(前后、空白对照均可)
27.(2010·广东综合)(12分)如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
A.a→b B.b→c
D.c→d D.d→a
(3)图甲中有________个突触,①所指结构名称是________。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4)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________毫伏,与A情况比较,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________,导致________(离子进出膜的量)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兴奋的传导。(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图中有2个突触,轴突2与轴突1间构成1个突触,轴突l与神经元3间构成1个突触。图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4)注意问的是差值,故为10毫伏,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突1后,电位差值变化变小,可见轴突l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Na+内流量减少,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答案:(1)反射弧 (2)D (3)2 突触小泡 ④ (4)10 减少 Na+内流量
26.(2009·广东改编)(12分)如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________。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________(①②③)。
(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________及下丘脑。
(3)图中此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的________分泌量也增加,使垂体的________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
(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________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________(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感受器的功能为产生和传导兴奋,将兴奋先传至脊髓的低级中枢,产生缩腿反应的同时将兴奋传至脑干、小脑直至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而且此过程还需要体液调节的配合,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途径,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共同完成。对于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应急治疗,应该直接用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抗毒素),能快速消灭抗原。
答案:(1)兴奋 ① (2)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层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破伤风杆菌抗体或破伤风抗毒素) B
25.(2010·汕头一模)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某些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抗体
B.切除垂体后,血浆中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但胰岛素增加
C.突触前膜内有很多突触小体,可分泌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
D.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pH相对恒定上起重要作用
解析:A错误: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某些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B错误:当切除垂体后,由垂体释放的生长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也减少的同时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但不直接受垂体的调节;C错误:突触前膜(突触小体)内有很多突触小泡,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
答案:D
24.(2010·甘肃联合模拟)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由图甲知,刺激C处均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的后变化,A错误;乙图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前膜,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化学递质。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所以B、D错误;③中的化学递质通过外排作用释放到②中,故C正确。
答案:C
23.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毒体的过程是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解析:A选项中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有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B选项中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选项中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
答案:C
22.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解析: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组成部分;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B
21.(2010·福建质检)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对此现象推导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机体的过敏反应
B.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
C.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可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能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解析:A错误:这是自身免疫病;B正确:正常生理状态下,晶状体蛋白存在于细胞内;C错误:有抗体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D错误: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
答案:B
20.(2010·石家庄质检一)如图所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细菌并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中MHC-Ⅱ分子是一种特异性糖蛋白,能与抗原(图中的a)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a能被效应B细胞特异性识别
B.图中所示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细胞②受刺激活化后将产生淋巴因子
D.细胞①只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
解析: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本身不具有识别能力;图中所示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与溶酶体,其中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它不属于生物膜系统;②是T细胞,受刺激后将产生淋巴因子;图中细胞①为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