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2010·浙江杭州)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将带“皮”的幼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相对较强。判断30分钟后可能出现的形状变化是( )
解析:甲侧茎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b侧细胞壁薄失水后较a则更易收缩。乙侧置于清水中,细胞大量吸水,b侧细胞壁薄吸水后较a侧更易伸长。
答案:D
12.(2010·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
C.大分子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D.蜜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结果
解析:甘油进出生物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大分子物质主要通过胞吐和胞吞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分子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是在细胞死亡后膜变为全透性,蔗糖分子才能进入细胞。
答案:B
11.(2010·唐山模拟)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解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进行该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而不能在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的进行与光照无关。
答案:B
10.(2010·沙城模拟)测定下列哪项可简便且准确判断贮存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的生成
B. 有无水的生成
C. 有无有机物消耗
D. 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解析:A错误:有酒精产生时可推测其进行了无氧呼吸,但无法推测是否也进行了有氧呼吸;B错误:有水产生时可推测其进行了有氧呼吸,但无法推测是否也进行了无氧呼吸;C错误: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消耗有机物;D正确:若无O2消耗,可推测其只进行无氧呼吸;若O2消耗量等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只进行有氧呼吸;若O2消耗量小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9.(2010·南通调研)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不需要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植物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NO、K+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维生素D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原尿中分泌K+、NH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解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维生素D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植物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NO和K+,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原尿中分泌K+、NH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的协助;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是胞吐作用,依靠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8.(2010·广东调研)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解析:能在常温下分解淀粉的是酶。酶在高温下才会变性失活,A错误;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所以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特异性,能催化分解的不能催化合成,C错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含有羧基,D正确。
答案:D
7.(2010·烟台适应练习)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B.消费者的各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多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
C.所有的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ATP供能
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
解析: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要积累能量用于生长,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要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有的分解者如细菌,无线粒体,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供能;生产者要积累能量用于生长,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答案:A
6.(2010·西安名校联考)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合成ATP
B.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D.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解析: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靠无氧呼吸产生ATP,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是靠有氧呼吸产生ATP;细胞内Na+浓度偏高,但仍比细胞外低,因此Na+运出需消耗能量;ATP中的“A”表示腺苷,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
答案:C
5.(2010·全国卷Ⅰ,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细胞周期及新陈代谢过程中酶、CO2等的变化对代谢过程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能力。A中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增长;B中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应呈周期性变化;C中条件适宜时酶量与反应速率呈正相关;D中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存在CO2饱和点。
答案:D
4.(2010·南京三模)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
试管Ⅰ |
试管Ⅱ |
试管Ⅲ |
pH |
8 |
8 |
7 |
温度 |
60℃ |
40℃ |
40℃ |
淀粉酶 |
1 mL |
1 mL |
1 mL |
淀粉 |
1 mL |
1 mL |
1 mL |
A.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 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B.在60℃的环境中此种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碱性环境中的快
D.物质甲对试管Ⅲ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Ⅱ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试管Ⅱ和试管Ⅲ中的淀粉酶在35 min后还具有催化活性,因此A选项错误。试管Ⅰ的淀粉含量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在60℃的环境中淀粉酶已经失去催化活性,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B选项正确。试管Ⅱ和试管Ⅲ的唯一变量是pH的不同,从图中淀粉含量变化可看出,试管Ⅱ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比试管Ⅲ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也就是说此种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中性环境中的快,因此C选项错误。根据图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可看出试管Ⅱ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比试管Ⅲ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也就是说物质甲对试管Ⅱ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Ⅲ,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