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800  212808  212814  212818  212824  212826  212830  212836  212838  212844  212850  212854  212856  212860  212866  212868  212874  212878  212880  212884  212886  212890  212892  212894  212895  212896  212898  212899  212900  212902  212904  212908  212910  212914  212916  212920  212926  212928  212934  212938  212940  212944  212950  212956  212958  212964  212968  212970  212976  212980  212986  212994  447348 

13.(2010·浙江杭州)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将带“皮”的幼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相对较强。判断30分钟后可能出现的形状变化是( )

解析:甲侧茎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b侧细胞壁薄失水后较a则更易收缩。乙侧置于清水中,细胞大量吸水,b侧细胞壁薄吸水后较a侧更易伸长。

答案:D

试题详情

12.(2010·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

C.大分子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D.蜜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结果

解析:甘油进出生物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大分子物质主要通过胞吐和胞吞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分子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是在细胞死亡后膜变为全透性,蔗糖分子才能进入细胞。

答案:B

试题详情

11.(2010·唐山模拟)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解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进行该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而不能在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的进行与光照无关。

答案:B

试题详情

10.(2010·沙城模拟)测定下列哪项可简便且准确判断贮存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的生成

B.  有无水的生成

C.  有无有机物消耗

D.  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解析:A错误:有酒精产生时可推测其进行了无氧呼吸,但无法推测是否也进行了有氧呼吸;B错误:有水产生时可推测其进行了有氧呼吸,但无法推测是否也进行了无氧呼吸;C错误: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消耗有机物;D正确:若无O2消耗,可推测其只进行无氧呼吸;若O2消耗量等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只进行有氧呼吸;若O2消耗量小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试题详情

9.(2010·南通调研)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不需要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植物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NO、K+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维生素D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原尿中分泌K+、NH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解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维生素D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植物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NO和K+,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原尿中分泌K+、NH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的协助;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是胞吐作用,依靠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试题详情

8.(2010·广东调研)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解析:能在常温下分解淀粉的是酶。酶在高温下才会变性失活,A错误;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所以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特异性,能催化分解的不能催化合成,C错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含有羧基,D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7.(2010·烟台适应练习)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B.消费者的各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多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

C.所有的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ATP供能

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

解析: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要积累能量用于生长,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要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有的分解者如细菌,无线粒体,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供能;生产者要积累能量用于生长,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答案:A

试题详情

6.(2010·西安名校联考)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合成ATP

B.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D.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解析: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靠无氧呼吸产生ATP,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是靠有氧呼吸产生ATP;细胞内Na+浓度偏高,但仍比细胞外低,因此Na+运出需消耗能量;ATP中的“A”表示腺苷,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

答案:C

试题详情

5.(2010·全国卷Ⅰ,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细胞周期及新陈代谢过程中酶、CO2等的变化对代谢过程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能力。A中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增长;B中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应呈周期性变化;C中条件适宜时酶量与反应速率呈正相关;D中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存在CO2饱和点。

答案:D

试题详情

4.(2010·南京三模)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淀粉酶
1 mL
1 mL
1 mL
淀粉
1 mL
1 mL
1 mL

A.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 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B.在60℃的环境中此种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碱性环境中的快

D.物质甲对试管Ⅲ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Ⅱ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试管Ⅱ和试管Ⅲ中的淀粉酶在35 min后还具有催化活性,因此A选项错误。试管Ⅰ的淀粉含量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在60℃的环境中淀粉酶已经失去催化活性,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B选项正确。试管Ⅱ和试管Ⅲ的唯一变量是pH的不同,从图中淀粉含量变化可看出,试管Ⅱ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比试管Ⅲ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也就是说此种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中性环境中的快,因此C选项错误。根据图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可看出试管Ⅱ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比试管Ⅲ中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也就是说物质甲对试管Ⅱ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Ⅲ,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