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C解析:抗生素作用是杀死细菌,达不到分离固氮菌与其他细菌的目的,因细菌一般为异养型,需要外界提供能源物质。
2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下图表示先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混合菌种,然后分别放在A、B、C三种特殊培养基上培育。基中A培养基以蛋白质作为惟一碳源;B培养基中缺氮源;C培养基成分如下:粉状硫10 g、 MgS04·7H20 0.5 g、(NH4)2S04 0.4 g、FeS04 0.01 g、KH2P04 4 g、CaCl2 0.25 g、H20 1 000 mL。
请分析回答:
(1)菌落③同化作用类型最可能是 ;
(2)如果要获得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应选用菌落 ;如果要培育获得大量蛋白酶的菌株,应选用菌落 ;
(3)从图中分析可见,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4)对细菌种群进化有重要作用的变异主要来自于 。
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请根据表回答:
编号 |
成分 |
含量 |
编号 |
成分 |
含量 |
① |
粉状硫 |
10 g |
② |
(NH4)2S04 |
0.4 g |
③ |
K2HPO4 |
4 g |
④ |
MgSO4 |
9.25 g |
⑤ |
FeS04 |
0.5 g |
⑥ |
CaCl2 |
0.5 g |
⑦ |
H20 |
100 mL |
|
|
|
(1)此表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类型是 。
(2)若不慎将过量NaCl加入培养基中。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再加入 ,用于培养 。
(3)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0,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 。
(4)表中营养成分共有 类。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
(6)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原则是 。
(7)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增加的成分是 。
[考场错解] (1)异养型微生物 (2)碳源 细菌(3)固氮微生物 (4)3 (5)灭菌 (6)微生物的生长需要(7)某种化学物质
[专家把脉]没有认真领会题意和仔细分析。简单作答,致使解答错误。对于一个选择培养基,要培养何种微生物,取决于它的成分。如果是一个天然培养基则不能从它的成分上判断培养何种微生物。分析化学成分要从营养物质的类型出发。表中的营养物质中含水、无机盐和氮源三类,不含碳源和生长因子,说明该培养基用于培养自养型微生物。若该培养基不慎加入了过量的NaCl,就成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别培养基,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这个培养基中必须加入有机碳源。培养基在分装前,要调节pH,而灭菌是在分装后。鉴定菌种,需要制备固体培养基,应增加的成分为琼脂(凝固剂)。
[对症下药] (1)自养型微生物 (2)含碳有机物金黄色葡萄球菌 (3)固氮微生物 (4)3(5)调整pH(6)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7)琼脂
专家会诊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五大类,即碳源、氦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理解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功能,识记其典型的代表。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自养型和异养型微生物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有何不同,并思考:哪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分子态氦;氮源能否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考场思维训练
1 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 ④不加氮素 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37℃恒温箱培养⑧28-30℃下培养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⑧ D.①④⑥⑦
1.根瘤菌和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A根瘤菌:C6H1206,N2;硝化细菌:C02、NH3
B根瘤菌:C02、N2;硝化细菌;C6H1206、NH3
C.根瘤菌:C6H1206、NH3;硝化细菌:CO2、N2
D.根瘤菌:C02、NH3;硝化细菌:C02、NH3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 对根瘤菌和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不熟悉,认为根瘤菌是自养型、硝化细菌为异养型。本题考查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细菌)的营养,即碳源和氮源。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虽是共生,但从碳源上看是寄生关系,它不能将无机碳合成有机碳,只能靠宿主供应的有机物维持其生存,此外宿主还供应其水、无机盐及其他生长因子,只是因为它的固氮作用为宿主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氮源,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硝化细菌能将 NH3氧化成亚硝酸乃至硝酸,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将CO2还原成有机碳,即将C02和H20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故硝化细菌的碳源是C02,氮源是NHa。
[对症下药]A
2.C解析: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
命题角度三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培养基的配制IN,则和种类
1.D解析:可采用排除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2 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病毒必须从人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营寄生生活
B 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容易出现变种,故疫苗研制工作比较困难
C.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与人体细胞相同,故易感染人体
D.在转基因工程中,某些病毒能携带某些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2. RS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下列关于SARS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独立生活和复制 B DNA和RNA同时存在 C.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D.含有简单的细胞器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认为病毒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合有细胞器,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才能生存,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物质、能量和细胞器,才能合成蛋白质和DNA等物质。
[对症下药]C
专家会诊
对于病毒的结构与增殖,要理解其非细胞结构的特征,理解其增殖过程对宿主的依赖,如病毒的蛋白质合成时,原料和细胞器都由宿主细胞提供,在此基础上,掌握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本知识点可以与遗传物质的验证实验、DNA复制和细胞免疫等知识综合,要注意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考场思维训练
1 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和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他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那么,下列对该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为真核生物 B.该生物为原核生物 C.该生物通过无丝分裂增加个体数 D.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
1.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蛋白质外壳包被的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构成。近年来发现的类病毒和朊病毒结构更简单,类病毒只由一个RNA分子构成,朊病毒只由蛋白质构成,而人们却把它们列入了生物界中,你认为其主要理由是
A.由有机物组成 B.都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自己的后代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对病毒的结构及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不透彻。人们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列入生物界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具有繁殖能力,都能产生与它们相似的同种后代。
[对症下药]D
2.下列有关细菌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分裂生殖
B分裂生殖时DNA随机分配
C.分裂生殖时细胞质平均分配
D.分裂生殖时DNA复制后平均分配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认为细菌繁殖时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实现上下代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解答此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细菌的繁殖是二分裂,但它是原核细胞,不合染色体,所以不应是有丝分裂;其次,细菌在分裂时DNA分子复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所以细胞质是随机分配,而DNA是复制后平均分配。
[对症下药]D
专家会诊
结合必修一识记原核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繁殖方式。并用比较方法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的不同点。
考场思维训练
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将失去活性,说明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特点是一致的
C.像病毒这样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存在,说明生命现象不依赖于细胞结构
D.生物体都有严整的结构
D解析:生物只有在保持其严整结构的前提下,才具有生命现象,它们的结构一旦被破坏,生命现象将停止。
命题角度二
病毒的结构和增殖
1. 炭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结构
B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C.核衣壳外还有多糖、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囊膜
D.同化类型是化能异养型
[考场错解]D
[专家把脉]炭疽杆菌是细菌,A对C错,C是对病毒结构的描述。炭疽杆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依靠有机物而生存,所以D对。
[对症下药]C
9.(1)活性酶活性的调节核苷酸维生素快速、精细
(2)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 (3)赖氨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4)初级细胞内解析:本题以赖氨酸生产为题材,考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谢调节以及氨基酸代谢等知识。根据图解分析可知,黄色短杆菌能利用天冬氨酸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当苏氨酸和赖氨酸共同过量时,会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难以积累赖氨酸;而赖氨酸单独过量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调节方式叫做酶活性的调节。与酶合成的调节相比较,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在核苷酸、维生素的合成代谢中十分普遍。
在生产过程中,可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使苏氨酸不能合成,从而达到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
人体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属于必需氨基酸,这是因为赖氨酸不能在人体的细胞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赖氨酸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它合成后存在于细胞内。
考点小资料
微生物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
营养要素 |
来 源 |
最适来源 |
功 能 |
|
碳 源 |
自养型微生物 |
无机碳源(C02、NaH-C03、CaCO3等含碳无机物) |
|
①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②异养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
异养型微生物 |
有机碳源:即含碳有机物(糖、脂、蛋白质、有机酸等)和天然含碳物质(石油) |
糖类(尤其是单糖),其次是醇类、有机酸、脂质 |
||
氮源 |
氨基酸自养型(将非氨基酸类的简单氮源合成所需的一切氨基酸,如所有的绿色植物和很多的微生物) |
无机氮:NH3、铵盐、硝酸盐、N2 |
铵盐、硝酸盐 |
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
氨基酸异养型(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包括所有的动物和大量异养型微生物) |
有机氮:复杂蛋白质(如牛肉膏、蛋白胨)、核酸、尿素、一般氨基酸 |
复杂蛋白质、核酸 |
||
生长因子 |
生长因子自养型(不需要外界提供生长因子) |
自行合成所需的生长因子 |
|
①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②参与代谢过程中的酶促反应 |
生长因子异养型(需要外界提供某种生长因子) |
维生素、氨基酸、碱基 |
|
||
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 |
能够合成大量维生素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