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890  212898  212904  212908  212914  212916  212920  212926  212928  212934  212940  212944  212946  212950  212956  212958  212964  212968  212970  212974  212976  212980  212982  212984  212985  212986  212988  212989  212990  212992  212994  212998  213000  213004  213006  213010  213016  213018  213024  213028  213030  213034  213040  213046  213048  213054  213058  213060  213066  213070  213076  213084  447348 

1.具有警戒色的生物会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警戒色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解析:选A。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警戒色是某些有毒的或不可食的生物所具有的鲜艳醒目的颜色或斑纹。这种颜色往往会对捕食者形成信号作用,使其避而远之。通过颜色传递警告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试题详情

7.(2008年高考上海卷)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_______。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容易受到破坏。

解析:分析甲图可知,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线虫的食物;在乙图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藻类、大米草,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和蜘蛛;观察丙图可知:一龄幼虫时,曲线下降最快,单位时间内死亡率最高;根据甲图中的食物网可知,当杀灭食草虫时,蜘蛛首先受害,数量减少,同时大米草增多,大米草的遗体和落叶增加,细菌增多。通过细菌→线虫→沼蟹这条食物链,导致沼蟹数量增多。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藻类大量繁殖,线虫增多,从而沼蟹数量增加。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如果人为的造成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下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答案:(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可) 藻类→线虫→沼蟹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试题详情

6.“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 ,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选C。生态系统是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A选项中茶树、猪、人等,只有生物没有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故B选项错;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投入,但还需要人们不断投入一定的种子、幼猪、茶树、化肥等东西,故答案为C。

试题详情

5.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解析:选C。由物质循环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B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可以看出A是分解者,不可能与B构成捕食关系。

试题详情

4.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的是( )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的能量大于B、C、D之和

解析:选C。B摄入的能量多于B的同化量,因为B摄入的能量中有些并没有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试题详情

3.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

解析:选D。写出如下食物网

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可列出算式。

消耗的植物=0.5×10+0.25×10×10×10+0.25×10×10=280千克。

试题详情

2.(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选C。从能量流动方向看,食物链应该是:Ⅰ→Ⅱ→Ⅲ→Ⅳ,故Ⅰ是生产者,Ⅳ为三级消费者。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只有C项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2010年西安市分科质检)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B.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答案:C

试题详情

7.(2010年广东深圳模拟)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________(正、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________(正、负)反馈状态。为减缓其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至少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物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来实现的,如:血糖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生物数量调节等。(2)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正反馈调节过程。

答案:(1)负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2)正 控制含N、P等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农药、化肥进行合理减量使用

试题详情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选C。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可来自于生态系统中的多个营养级,人类可利用能量的多少取决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是循环的,物质循环的关键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生态系统可通过内部的信息流调节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