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926  212934  212940  212944  212950  212952  212956  212962  212964  212970  212976  212980  212982  212986  212992  212994  213000  213004  213006  213010  213012  213016  213018  213020  213021  213022  213024  213025  213026  213028  213030  213034  213036  213040  213042  213046  213052  213054  213060  213064  213066  213070  213076  213082  213084  213090  213094  213096  213102  213106  213112  213120  447348 

3.(2010·江苏徐州学情分析)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

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Ⅰ过程由番茄韧皮细胞形成幼苗A的过程要经过脱分化形成________,再分化形

成幼苗,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温度和光照外,还必须在________

的条件下培养。

(3)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

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

(4)图Ⅲ、Ⅳ过程中需要去除细胞壁,此时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

(5)在图中Ⅳ过程中,通常植物体D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Ⅰ中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是愈伤组织。而已分化的韧皮细胞再

次成长为植物个体(幼苗)属于组织培养。其理论基础(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组

织培养时由于营养物质丰富、外界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激素)优越,很适合生物生长,

也特别适合细菌等微生物生长,为避免微生物过度繁殖对组织培养的影响,应保持组

织培养的用具与环境无菌且进行无菌操作。(3)Ⅱ中花粉经组织培养直接长成的幼苗是

单倍体,该过程属于单倍体体细胞的增殖,而体细胞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植

物体C是基因型为Yymm的植株的花粉经过花粉两两融合后形成的细胞A后,以组织

培养方式得到的。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亲本为Yymm的植物的花粉基因型为Ym、

ym。这样融合细胞A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融合得到,也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

融合得到,还可能是Ym与ym的花粉融合得到。即融合细胞A的基因型可能是YYmm、

yymm、Yymm。组织培养得到的植物体C是细胞A全能性的体现,故植物体C的基

因型取决于细胞A。所以植物体C的基因型是YYmm、yymm、Yymm。(4)植物细胞

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要去除植物细胞壁则必定要使用纤

维素酶与果胶酶。(5)Ⅳ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由于细胞B是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

胞融合而成,则细胞B具有番茄和马铃薯两亲本的遗传物质。植物体D是由细胞B经

组织培养而成,细胞B的基因型决定了植物体D的基因型。故植物体D与细胞B一样

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物质。

答案:(1)愈伤组织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无菌 (3)有丝分裂 YYmm、Yymm、

yymm (4)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5)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试题详情

2.(2010·苏北四市二模)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细胞

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________________,以保

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

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 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

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单克隆抗体利用了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

(2)HAT是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是为了将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3)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 mL细胞稀

释液,其目的是将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使得到的抗体纯度更高。(4)

参与单克隆抗体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

体和细胞膜。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

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试题详情

专题九  现代生物科技

第1讲  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1.(2010·北京宣武一模)植物组织培养是克隆植物的一种方法,过程如图所示,回答相应的

问题:

(1)为了获得脱毒植株,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的花芽、叶芽等处的分生组织,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是诱导外植体

_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为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如:紫杉醇,可将①________________放入液

体培养基中,经机械作用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浮液,再经过

________________即可获得大量细胞。

(4)组织培养过程需要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条件,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发

生________________异常,进而使植物出现遗传不稳定甚至不育。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应用于花卉、果树的快速、大量繁殖以及脱毒植株的获取,

还广泛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育种过程中。

解析:(1)植物的花芽、叶芽等处的分生组织病毒极少,常被用于获得脱毒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

性激素。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获得细胞产物,只需要把外植体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即可。

(4)光学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的快速繁殖以及脱毒植株的获取和植物体

细胞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过程。

答案:(1)这些部位病毒极少

(2)脱分化和再分化

(3)愈伤组织 细胞分裂

(4)染色体结构与数目

(5)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单倍体育种

试题详情

15.6%。因为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不断损耗,流到更高营养级中的能量会越来越少。

答案:(1)B、C、D、E、F(缺一不可) F (2)a (3)都将减少

(4)①(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5.6% ②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

的输出量

试题详情

10.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

(2)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期。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则F、D的数量是________。

(4)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贮存;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

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__。

②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

越来越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1可以分析出A代表无机环境中的CO2,E代表生产者--绿色植物。图

2中的乙是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1中的F。种群数量最多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由于E

是生产者,其数量减少后,所有消费者的数量也都减少。从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第

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1+5.1+0.05+0.18-5)/(2+4+9+0.5)=

试题详情

9.(创新预测)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

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

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E
3.2
2.8
1.7
1.3
0.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________,请

在给出的坐标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个体为24%,aa

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

基因频率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

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调查。

(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

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都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

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荚果数/植株数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1
20
8.3
6.0
2
40
6.8
5.9
3
60
3.9
6.2
4
80
2.7
5.9
5
100
2.1
6.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种入侵时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很快,呈“J”型曲线。(2)由于环境资

源充足,而又没有天敌等,所以自然选择对入侵种群没有作用,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

变。(3)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微

生物。(4)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目越多,平均利用资源就越少。

答案:(1)C 如图

(2)不变 (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4)①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

少,所结荚果就少

②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

结的种子总数减少)

试题详情

8.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遭到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了山崩。经过一段时间后,

有关山崩形成的土石堆积处首先出现的生物群集一般是            ( )

A.个体体型比较大,且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类型

B.个体体型比较小,且对环境适应性较弱的类型

C.低等生物,且地衣首先在土石堆上定居

D.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且通常以种子繁殖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群落的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土石堆积处首先出现的生物群集大多为一年生,且能产

生大量种子的草本植物,这些生物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出现地衣阶段的演替属于初生

演替。

答案:D

试题详情

7.(创新预测)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 0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解析: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关键看生态系统

流入的总能量,也有可能后者比前者获得能量多或一样多;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

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不随营养级不同而发生变化;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

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中的人

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答案:D

试题详情

6.(创新预测)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B.在群落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解析:常绿阔叶林中包含很多生物,不应属于种群;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不大,弱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较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

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小。

答案:D

试题详情

5.(创新预测)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解析:甲图中abcd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细胞内液,乙图中abcd分别表示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无机环境。过敏反应使组织液(a)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错。

生产者(a)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错。乙图中的b是分解者,它不属于食物链,算不

上是营养级,D错。CO2产生于细胞内,所以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最高。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