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938  212946  212952  212956  212962  212964  212968  212974  212976  212982  212988  212992  212994  212998  213004  213006  213012  213016  213018  213022  213024  213028  213030  213032  213033  213034  213036  213037  213038  213040  213042  213046  213048  213052  213054  213058  213064  213066  213072  213076  213078  213082  213088  213094  213096  213102  213106  213108  213114  213118  213124  213132  447348 

8.在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行遗传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7%(男∶女=2∶1),血友病携带者占5%,那么这个种群中的“Xh”频率是( )

A.2.9%            B.0.7%

C.3.96%            D.3.2%

解析:选C。此题要求在正确理解基因频率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知识,才能正确解答此问题。先假设调查人群为100人,由于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且男女比例按1∶1计算,这样总共有H和h基因为100+50=150个,再依据题意:h的个数为0.7%×100×2/3+0.7%×100×1/3×2+100×5%=2.8/3+5。所以h的基因频率为(2.8/3+5)÷150×100%=3.96%。

试题详情

7.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有关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解析:选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隔离(特指生殖隔离)。虽然多倍体植物的形成过程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新物种一旦形成必定存在生殖隔离。

试题详情

6.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

A.25%             B.32%

C.50%             D.64%

解析:选B。由题干可获得的主要信息有:①果蝇体色黑身和灰身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②所研究种群(群体)只有两种基因型:BB占80%,bb占20%。解答本题可先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出基因频率,然后再按照平衡群体的规律计算出基因型频率。

试题详情

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解析:选C。生殖隔离是对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而不是对所有生物而言。

试题详情

4.(2009年高考上海卷)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解析:选D。生殖隔离的产生标着新物种的形成。

试题详情

3.(2010年广州调研)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的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

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

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

解析:选C。题干信息“两种生物在自然情况下不能进行杂交”,已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试题详情

2.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

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解析:选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

试题详情

1.(原创题)南水北调中线的取水口位于丹江口血吸虫病流行区,东线又要经过江苏省的高邮湖等三大湖区,该区也是我国较大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因此,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一些血防专家的忧虑也在不断加重。这些专家担心的是,南方水系的血吸虫会随水北上,并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下面是对这种担心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后,会慢慢形成一个新的种群

B.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后,基因频率很快就会发生较大

的变化

C.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后,便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

地理隔离

D.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后,随着变异的积累,一定时期

后可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

解析:选B。北方的水系环境虽然会对来自南方的血吸虫产生一定的选择作用,使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这种作用是漫长的;基因突变虽然也可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基因突变的机率在自然条件下是极低的。因此B项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7.(2009年高考上海卷)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_________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或浅色蛾若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请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项目
浅色蛾
黑色蛾
工业污染区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与讨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要证明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两种体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可假设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占优势。(2)本实验变量应为环境的污染与否,所以要选择污染区域和未污染区作为对照。(4)据表中黑色蛾的释放数和回收数与黑色蛾对比可知: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白色蛾数量占优势。(5)由于工业污染使树皮变黑,使白色桦尺蛾在生存斗争中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黑色桦尺蛾不易被天敌发现而存活几率较大,数量增多。要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可以利用F1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分析子代的颜色。

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下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2)①选择多对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可)

试题详情

6.(原创题)2009年6月20日,赵忠祥老师在《人与自然》节目中介绍到,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很多河边都生活着一种相貌十分丑陋的枯叶龟。该龟的背壳酷似一片枯叶,给很多种小动物造成了“错觉”,所以,尽管它行动十分缓慢,甚至长时间静止不动,但是,每当小鱼、小虾从它面前游过时,它都能突然伸出头来将其捕食,饱餐一顿。下面是对枯叶龟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按照达尔文观点来看不正确的是( )

A.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

B.遗传在该龟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中间类型均进化成了今天不同种类

的龟

D.枯叶龟的特征是长期适应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结果

解析:选C。因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适应,是自然选择;同时相信在进化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异,而且变异能够不断地向下遗传,故A、B、D均是正确的;因为达尔文又认为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一些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变异类型、个体会不断地被淘汰,故C项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