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984  212992  212998  213002  213008  213010  213014  213020  213022  213028  213034  213038  213040  213044  213050  213052  213058  213062  213064  213068  213070  213074  213076  213078  213079  213080  213082  213083  213084  213086  213088  213092  213094  213098  213100  213104  213110  213112  213118  213122  213124  213128  213134  213140  213142  213148  213152  213154  213160  213164  213170  213178  447348 

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受到威胁

解析:选C。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指其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性、pH、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和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所以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正确答案为C。

试题详情

5.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解析:选D。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只由①②③构成。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

试题详情

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C。根据表格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试题详情

3.(原创题)据2009年第三期《科学大观园》报道,自1998年我国成功培育了第一头转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基因牛以来,又陆续培育了若干批这样的转基因牛,进而从其乳汁中提纯到数量相当可观的人体血清白蛋白。为挽救肝炎、肝癌等病人的生命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为:注射到病人体内后,可使病人的浮肿(也称水肿)得到明显缓解。其原理是人体血清白蛋白能够( )

A.为病人合成蛋白质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B.杀灭大量的病毒、细菌和癌细胞

C.增大血浆的渗透压

D.增大组织液的渗透压

解析:选C。血清白蛋白是血浆蛋白的重要成分,血浆蛋白又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将一定量的血清白蛋白注射到身体浮肿的病人体内,可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进而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使浮肿症状得以缓解。

试题详情

2.(2008年高考广东卷)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与调节,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组织液中的物质不断更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b或c受阻会影响组织液回流出现组织水肿。

试题详情

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物质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葡萄糖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项错误;H2CO3/NaHCO3是血液中的一对缓冲物质,当血浆的pH因机体的生理活动而发生变化时,H2CO3或NaHCO3会及时中和血浆中的某些偏碱性物质(如Na2CO3)或酸性物质(如乳酸),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B项正确;人体的内部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为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同一个人体温在不同的时间有差异,但体温昼夜温差不超过1 ℃,也就是说内环境的温度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C项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即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D项错误。

试题详情

7.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见下表)用同位素31P、32P和32S、35S分别作如下标记:

 
噬菌体
大肠杆菌
脱氧核苷酸
32P
31P
氨基酸
32S
35S

材料2:(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1,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同位素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大致操作过程是①      ;②        

(2)若材料1中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别换成HIV和人体T细胞,则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材料2,A-D的结果中,哪项不正确?说明理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1、材料2共同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1P和32P ①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②再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噬菌体被32P标记

(2)RNA是遗传物质

(3)D项不正确,因为DNA加DNA酶后,被水解,失去活性

(4)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试题详情

6.(2010年浙江嘉兴期末)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细胞膜




遗传物质
DNA
RNA
DNA
DNA
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选A。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其遗传物质是DNA,由于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试题详情

5.下列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艾弗里将S型细菌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

②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③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⑥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细胞的实验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④

解析:选D。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揭示了DNA的空间结构和组成单体的组合方式;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禽流感病毒是RNA病毒;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提出了“转化因子”,没有指出“转化因子”是DNA。

试题详情

4.如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