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
3.(2008年高考江苏卷)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实验过程及原理的掌握情况。①中DNA酶已经将DNA分解,因此,不会有S型细菌生成。②中已经具有了S型细菌。③中在高温下,DNA酶失活,R型细菌被杀死,故再加入S型细菌的DNA,也不能转化生成S型细菌。④中也不会有S型细菌的生成。没有S型细菌生成,小鼠就可以存活。
2.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在R型细菌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培养基中( )
A.既有R型细菌,也有S型细菌
B.只有R型细菌
C.只有S型细菌
D.既无R型细菌,也没有S型细菌
解析:选A。S型细菌的DNA能够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中,实验设计思路最关键的是( )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C.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D.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设计思路都是使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各自的作用。
15.
(创新探究)右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C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________端乳酸含量会增加,但血浆pH依旧会保持稳定,此时参与稳态调节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等。
(2)若C为肝细胞,饥饿时胰岛分泌的________(激素)增加,它作用于C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3)若C为一个甲亢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垂体细胞,它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________。若C为甲状腺细胞,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C的途径是(填标号,其中1为组织液、2为毛细血管壁、3为血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不作用于其他细胞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为一个精原细胞,将其中的一个核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占________。
解析:(1)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释放进入血浆,由于血浆中含有NaHCO3等缓冲物质,因此由B端流出的血液其pH只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2)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浆,维持血糖平衡。
(3)若C为甲亢患者的垂体细胞,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因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促甲状腺激素经血液循环的运输,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即甲状腺细胞)。因为甲状腺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对其他细胞不起作用。
(4)若C为精原细胞,将核中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会有两个DNA分子带15N标记,这两个DNA分子会分别进入4个精子中的2个。
答案:(1)B NaHCO3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3)减少 3 2 1 细胞特异性识别
(4)1/2
14.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存在差异,如有的人体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抗体,有的人体内却没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1)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不同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会接受不同抗原的刺激
(4)见下图
13.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 ]
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 阶段。
(3)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 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糖类代谢的调节。
解析:图中①为淋巴,④为血浆,⑥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图中⑤为红细胞,当发生基因突变后会出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携带、运输氧的能力下降,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属于内环境的化学组成。
答案:(1)⑥ 组织液 (2)⑤ 红细胞 基因突变 三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2.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稳态即系统内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稳态都有赖于反馈调节
解析:选A。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11.下列叙述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B.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
C.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水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解析:选B。肾脏能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等废物,同时将大部分水、葡萄糖等吸收回内环境;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平衡;而细胞呼吸主要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
解析:选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素激素可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在炎热环境中,机体只进行神经调节;糖原贮存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