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3121  213129  213135  213139  213145  213147  213151  213157  213159  213165  213171  213175  213177  213181  213187  213189  213195  213199  213201  213205  213207  213211  213213  213215  213216  213217  213219  213220  213221  213223  213225  213229  213231  213235  213237  213241  213247  213249  213255  213259  213261  213265  213271  213277  213279  213285  213289  213291  213297  213301  213307  213315  447348 

7.(21分)Ⅰ.(2010·苏州模拟)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____模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植物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生活在热带花色为红色,生活在温带花色为粉色,生活在寒带花色则为白色。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该植物花色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将生长在热带和寒带的该植物移栽到温带种植,保持其他条件一致。

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____环境中的该植物。

(2)收集数据:各组植物的花色。

(3)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该植物的花色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是:移栽到温带的该植物____________。

假设二:该植物的花色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是:移栽到温带的该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该植物的花色变化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到温带的该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甲模式中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再作用于具体的内分泌腺,是典型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储存在垂体后叶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再由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运输到肾脏发挥作用。(3)血糖主要受激素调节,同时也可以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兴奋在突触传递的最大特点是单向传递,而在神经纤维上则可以实现双向传导。(4)寒冷会刺激冷觉感受器,再由传入神经传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后,由传出神经把信息传向效应器--甲状腺,再由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

Ⅱ.本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能力。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该植物花色的影响,实验的单一变量设置是环境相同、遗传物质不同或遗传物质相同、环境不同,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题意可确定对照组为生长于温带、热带和寒带环境中的该植物。

答案:Ⅰ.(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和突触延搁) (4)冷觉(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Ⅱ.(1)热带、温带、寒带(缺一不可) (3)假设一:都为粉色 假设二:与原环境中该植物的花色相同 假设三:移自热带的该植物的花色介于红色和粉色之间,移自寒带的该植物的花色介于白色和粉色之间

试题详情

6.(21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Ⅰ.如图为某家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据图回答:

(1)图中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假设你的判断正确,1号和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假若3号个体是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其基因型为AAa,而其父亲的基因型为Aa,母亲的基因型为aa,那么3号个体“21三体”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果蝇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果蝇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时出现的情况,该异常属于____________。

(2)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出现了一只黑身雄果蝇。假如已知黑身是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判断黑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有关的实验步骤、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家庭中的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且男患者的女儿都患病,故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1号和4号的基因型都是XAXa,所以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患者的基因型为AAa,其父亲的基因型为Aa,母亲的基因型为aa,则AA应是来自其父亲,并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未发生正常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Ⅱ.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染色体异常属于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化叫易位;判断黑身基因的遗传方式,可用纯种的灰身雌果蝇与变异的黑身雄性个体杂交,看其F1灰身雌果蝇与原种群的灰身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表现即可。

答案:Ⅰ.(1)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1 (2)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未发生正常分离,而移向细胞同一极

Ⅱ.(1)易位 (2)步骤:第一步,用纯种的灰身雌果蝇与变异的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子一代,子一代都是灰身;第二步,将子一代的灰身雌果蝇与原种群的灰身雄果蝇交配 结果和结论:如果后代都是灰身果蝇,则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出现黑身雄果蝇,则黑身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试题详情

5.如图为青霉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糖类为青霉菌提供了碳源和能源

B.分解乳糖的酶是在乳糖诱导下合成的诱导酶

C.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助于延长对数期,提高青霉素产量

D.青霉菌通过酶合成的调节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解析:培养基中糖类为青霉菌提供了碳源和能源;分解乳糖的酶是在乳糖诱导下合成的诱导酶;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助于延长稳定期,缩短培养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而接种对数期菌种,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通过酶合成的调节可以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答案:C

试题详情

4.下列图示几种可遗传的变异,(一)-(四)分别是( )

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解析:(一)表示的是DNA复制过程中有一个子代DNA发生了基因突变;(二)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了三种不同于亲代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三)中一种染色体出现了三条,是染色体数量的变异;(四)属于一条染色体上某片段的重复,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答案:B

试题详情

3.下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的结构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射弧包括五部分,完成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一个图乙的结构

B.图乙的结构是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结构基础

C.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解析:图甲是反射弧,图乙是突触。一个反射弧至少含有两个神经元,两神经元相邻部位形成一个突触。在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电流。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引起递质的释放,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

答案:D

试题详情

2.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图2是设计的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

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

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由于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故水柱a表现为先上升,后保持不变;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水柱b表现出先上升,后由于葡萄糖透过半透膜进入清水中,水柱b将下降。

答案:D

试题详情

1.(2010·九江调研)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上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解析: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①核糖体,③内质网是对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答案:D

试题详情

7.(18分)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现准备了3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NaOH溶液、NaHCO3溶液、清水等。1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种子(已消毒)的细胞呼吸,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左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由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商,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细胞呼吸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请根据1号玻璃瓶及题干中的器材与试剂,说出2号玻璃瓶与1号的不同:________,以此可以测出________量。

(3)若1号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2号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________。如果呼吸商小于1,说明________。

(4)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需设置3号装置,应对3号装置做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如3号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右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____________。

(5)如果该发芽的种子已带一定量的小叶,要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还利用上述装置1,则需要注意:

①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实验试剂选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合适的光照强度条件下,实验进行一定时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A,则该墨滴一定向________移动。

③如果要知道较高光照强度下真正的光合作用气体变化量,还需进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种子的细胞呼吸的实验设计。(1)发芽的蚕豆种子进行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CO2被NaOH吸收,使墨滴向左移动。(2)呼吸商(RQ)=释放的CO2体积/消耗O2的体积。因此要设法求出细胞呼吸释放CO2的体积。(3)脂肪作为反应底物时,消耗的O2多,其呼吸商小于1。(4)真正的光合作用=表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求真正光合作用气体变化量时,必须进行两次实验才能得出。

答案:(1)氧气 (2)试管中的液体应用等体积的清水 种子吸收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差值 (3)(X-Y)/X 呼吸底物中含脂肪 (4)用死种子,试管中放等量的清水 X+Z (5)①光照强度 NaHCO3 NaHCO3既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又可以保持瓶中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变 ②右 ③遮光一定时间,记录墨滴移动刻度

试题详情

6.(24分)Ⅰ.某二倍体昆虫的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图甲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Dd的个体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的含量和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实线表示)。请据图回答:

(1)Bb、Dd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图甲中2、4号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图中所示分裂时期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4)诱变育种时,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一般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Ⅱ.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左图表示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胰岛B细胞能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

(2)从调节类型来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B细胞,属于________调节。

(3)激素使上右图中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血糖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构成成分是________。激素通过受体引起靶细胞的反应,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增加产热。这时血糖含量下降很快,因此要使血糖含量上升而恢复正常,血液中的激素变化是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的含量升高。

解析:Ⅰ.此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乙图中实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因此e段应该表示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基因突变发生在DNA自我复制的时期,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Ⅱ.胰岛A细胞能产生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主要促进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还可以促进糖元合成,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等。bc段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cd段血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肝糖元的分解。细胞膜的功能有三个方面: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促进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加,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Ⅰ.(1)不遵循,因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3)2 e (4)b

Ⅱ.(1)胰岛素 (2)神经 (3)促进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元 肝糖元的分解 (4)糖蛋白 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A 胰高血糖素

试题详情

5.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1号和2号及所生的后代4号和5号,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2号、5号均为杂合子

C.由5号和6号及9号个体,可推知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

解析:能判断该病是显性遗传病的是图中的5号和6号及9号个体间的关系,且还能确定该病在常染色体上,故A错,C对;由图解可以确定5号个体是杂合子,但2号不一定,他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故B错;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预防隐性遗传病,对本图谱所示显性遗传病不能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