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洋葱是生物学中较为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A.利用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有丝分裂
B.利用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细胞做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C.利用洋葱的鳞片叶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D.利用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1.(10浙江理综)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螟虫死亡。研究人员将表达这种毒蛋白的抗螟虫基因转入非糯性抗稻瘟病水稻的核基因组中,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螟水稻。请回答:
(1)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组成,若要确定抗螟基因是否已整合到水稻的某一染色体上,方法之一是测定该染色体的_______。
(2)选用上述抗螟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螟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从F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抗螟非糯性 抗螟糯性 不抗螟非糯性 不抗螟糯性 |
个体数 142 48 50 16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所选F1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亲本中抗螟非糯性水稻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种。
(3)现欲试种这种抗螟水稻,需检验其是否为纯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检验过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并作简要说明。
(4)上表中的抗螟水稻均能抗稻瘟病(抗稻瘟病为显性性状),请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分) (1)DNA和组蛋白 DNA序列 (2)非同源(两对) 抗螟非糯性 4
(3)
P BB P Bb P BB × bb P Bb × bb
抗螟 抗螟 抗螟 不抗螟 抗螟 不抗螟
↓U ↓U ↓ ↓
F1 BB F1 BB Bb bb 或 F1 BB F1 Bb bb
抗螟 抗螟 抗螟 不抗螟 抗螟 抗螟 不抗螟
1 :2 : 1 1 : 1
若F1均抗螟,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 若F1均抗螟,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
(4)①选取的F2是抗稻瘟病纯合子 ②抗螟基因与康稻瘟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10. (10理综2)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1:1 B.1:2 C. 2:1 D.3:1
9. 下列关于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
8. 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C.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D.克隆羊多利
7. 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
A.1.3小时 B.1.6小时 C.2.0小时 D.4.0小时
6.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2种;13:3 B.3种,12:3:1 C.3种,10:3:3 D.4种,9:3:3:1
5. 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使测定计算的数值偏小
B.研究“色盲”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抽样调查
C.研究白化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最好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4.下列关于蛋白质及其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内含量较多的有机物之一
C.所有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加工才具有一定的功能
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3.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 )
|
待测物质 |
检测试剂 |
预期显色结果 |
A |
DNA |
吡罗红 |
红色 |
B |
脂肪 |
苏丹III |
红色 |
C |
酒精 |
酸性的重铬酸钾 |
橙色 |
D |
线粒体 |
健那绿 |
蓝绿色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