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068  214076  214082  214086  214092  214094  214098  214104  214106  214112  214118  214122  214124  214128  214134  214136  214142  214146  214148  214152  214154  214158  214160  214162  214163  214164  214166  214167  214168  214170  214172  214176  214178  214182  214184  214188  214194  214196  214202  214206  214208  214212  214218  214224  214226  214232  214236  214238  214244  214248  214254  214262  447348 

4.小利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辆为“皖A-32772”的小轿车,这辆车来自(   )

  A.福州     B.合肥     C.南京    D.沈阳

试题详情

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A.中游地势低,下游地势高    B.下游坡度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底

C.中游河道宽,水流缓慢     D.下游水土流失,植被遭到破坏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1 -2题

 

1.图中C所示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秦岭

2.关于图中的“昆仑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它的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南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C.它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它的走向是东北-西南

试题详情

12.地图的应用

(1)、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大或小),表示的内容   (详或略)。

(2)、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大或小),表示的内容   (详或略)。

复习小结:

试题详情

11.地形图的判读

(1)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
海拔
特点
山地
500米以上
坡度陡峻
平原
低于200米
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
地面平坦,边缘陡峭
盆地
没有一定标准
中间低,四周高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①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与等深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试题详情

10.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③表示类型:

(2)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图例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内容简略

  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

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试题详情

9.五带的划分

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不但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还形成五带

项目
自转
公转
概念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
一年
地理意义
产生了昼夜更替
产生了地方时差
形成了四季
形成了五带

试题详情

8.地球的公转

(1)      公转的规律:概念、方向、周期、特征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时间正好是一年,也就是说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通过人们观测发现,它在宇宙空间中的指向是保持不变的。

(2)      公转的地理意义:形成了四季

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期
月份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季节
春分
赤道
3月21日
3、4、5
春季
秋季
夏至
北回归线
6月22日
6、7、8
夏季
冬季
秋分
赤道
9月23日
9、10、11
秋季
春季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12日
12、1、2
冬季
夏季

其中: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

试题详情

7.地球的自转

(1)    自转运动规律:①概念,②方向,③周期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白天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黑夜

昼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不透明)

学生读图: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自转的地理意义

(2)产生昼夜更替

地球每24小时就自西向东转一周,东边的地点先看到阳光,自转中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总结: 由于地球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

产生地方时差

举例说明:以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例,在同一时刻,不同城市,时间不同。

说明:

有兴趣的同学有机会可以到大宾馆去调查,宾馆总服务台的墙面上悬挂许多挂钟,分别表示在同一时刻不同大城市的时间,如北京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等。不同地方时的不同会给国家间的交往带来不便,不过,我们已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同学们以后会学习到。

试题详情

6.利用经纬网定位

(1)指出经纬度数,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

如:北纬20°,西经40°是指图中的哪个点?

(答:A,因为北纬度数一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点和赤道上的D点一定不符合北纬20°这个条件;而剩下的A、C点中,C点位于0°经线上。)

(2)报出地点,能说出该地的经纬度数。

如:图中的B点的经纬度数是         

(答:南纬40°,东经20°)

(3)想一想:一个中国小朋友在放暑假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位于纬度40°、经度116°的北京一同度假旅游。他们按照信中所写的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可能发生什么差错?

(答:他们四人很难聚到一起,因为信中没写明准确的地点,就纬度40°而言,有南纬40°和北纬40°;就经度116°而言,有东经116°和西经116°。于是,按信中所定的地点就有四处北纬40°和东经116°交会处,北纬40°和西经116°交会处,南纬40°和东经116°交会处,南纬40°和西经116°交会处。因而他们四人既有可能在一地相聚,也有可能在两地、三地,或四地分别等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