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下列微粒中,跟NH4+的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都相同的是( )
A.Ne B. F- C.CH4 D.H3O+
4.下列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
A.NH3 B.CO2 C.SO2 D.HCl
3. 下列物质不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
A.SO2 B.HCl C.HClO D.O3
2. 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施用不当;③海上油轮泄露;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排放( )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②④ D. ①②③④
1. 我国的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即将启动的探月工程,拟对月球上的进
行研究和开发利用。下列有关氦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
A.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B.原子中子数为3
C.原子的质量数为3 D.氦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3
27.标准状况下6.72L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质量为60.0g;若用足量的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碱石灰增重42.6g。
(1)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2)通过计算推断烃的分子式。
2009学年苍南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26.(12分)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H2(g)+O2(g) ===2H2O(l)ΔH=-572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氢气和氧气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直接转化成电能,某构造如
右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其中a是
▲ 极
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Ⅱ.上述电池可以作为电源直接对外供电,如下图电源两极为
M、N,图中电极a、b分别为Ag电极和Pt电极,电极
c、d都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c、d两极上共
收集到336mL(标准状态)气体。回答:
(1)直流电源中,M为 ▲ 极。
(2)Pt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 ▲ ,其质量为 ▲ g。
(3)若右装置电解液改成饱和氯化钠溶液,则电极方程式c极为 ▲ ,
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8分)(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非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
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 (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2)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5mol NO2和2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O2+CO===CO2+NO,2 min时,测得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
①该段时间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 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 。
③假设此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则此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4.(9分)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分子。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A离子结构示意图: ▲ 。
(3)D元素形成的单质电子式为 ▲ ,结构式为 ▲ 。
(4)A和B形成的A2B2型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属于_____▲ ___晶体。
(5)写出由A、B、C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写两种) ▲ 、 ▲ ;由B、D、E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写一种) ▲
23.(10分)某同学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请你参与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 。
(1)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砂纸
药品:镁条、铝条、钠、新制的硫化钠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1的盐酸、
酚酞试液
(3)实验记录(在横线上填入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 |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
②将外形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相同体积的0.5mol·L-1的盐酸中 |
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③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硫化钠溶液中 |
▲ |
(4)实验结论: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下同),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
(5)问题与讨论:
① 写出(3)中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②试再列举两项事实说明Cl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 ▲ ;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