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又称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盐滩、天生桥二级(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百龙滩等水电站。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并拉开了华南电网“西电东送”的序幕。全流域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最大且调节性能最好的关键性、控制性骨干枢纽--龙滩水电站,主体工程于2009年底全部竣工,标志着红水河这一中国水能“富矿”的开发利用将步入高潮。
(1)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
(3)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红水河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________ 地区,对该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4)以红水河水电基地与山西能源基地为例,说明水电基地与煤炭基地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和对环境的影响。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13-15题。
13.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是( )
①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②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
③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可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充分利用了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发展各种形式的发电站,其中不包括( )
A.火电 B.核电 C.风能发电 D.水电
15.为了提高水质,TVA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其中不包括( )
A.修建抽水蓄能电站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D.污染防治
(2010·烟台模拟)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2006年6月15日至7月3日,小浪底进行了第五次调水冲沙,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显著增强。据此回答11-12题。
11.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选择在6月15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2010·济南模拟)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8-10题。
8.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9.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7.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贫乏
(2010·丹东模拟)读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B.临近海洋,地热资源丰富
C.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D.M、N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5.关于图中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支流众多,水系发达
B.河床水深流急,呈现V字形
C.河道宽阔,流域面积广
D.水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A支流的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C.汛期河水含沙量大 D.河流结冰期较长
2.下列关于B、C两支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B支流可重点发展航运
B.对于B支流可重点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B、C两支流相比,C支流更易开发水能
D.C支流流域可发展山地探险旅游
3.下列不属于图2中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是( )
A.湖泊面积缩小 B.下游洪灾威胁加重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壤肥力增加
16.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18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区 |
优势条件 |
限制性因素 |
甲 |
|
|
乙 |
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
|
丙 |
|
旱涝灾害频繁 |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