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336  214344  214350  214354  214360  214362  214366  214372  214374  214380  214386  214390  214392  214396  214402  214404  214410  214414  214416  214420  214422  214426  214428  214430  214431  214432  214434  214435  214436  214438  214440  214444  214446  214450  214452  214456  214462  214464  214470  214474  214476  214480  214486  214492  214494  214500  214504  214506  214512  214516  214522  214530  447348 

读“某城市略图”,回答5-6题。

5.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6.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方向是( )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试题详情

2010年7月1日上午8时,铁路上海虹桥站至南京站G5000次、南京站至上海虹桥站C5001次列车同时相向发车,这标志着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据此并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能缓解沪杭线货运压力

B.能大幅度扩展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活动空间和辐射范围

C.对于加快沪宁地区进一步发展重工业,实现重工业的带动作用有积极意义

D.高铁客运价格较高的用意是限制出行人数,缓解京沪线营运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4.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与在建的沪昆、沪汉蓉等高速铁路相衔接,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向西部转移,产业转移对于接收地的有利影响是( )

①加快接收地的经济结构调整 ②加快接收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 ④可能会加大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

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

C.在北方古代两条驿道的交点处往往发育为城市

D.北方没有沿河设置的城市

2.古代我国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主要是为了( )

①方便取水 ②利于航行 ③军事防御 ④利于城市规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7.(探究创新题)读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该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

(2)通过对以上模式分析,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填入右图中。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而“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 1.D 2.C

3-4[解析] 第3题,第一句话,“异制”造成“异俗”;第二句话“沃土”造成“不材”、“瘠土”造成“向义”都说明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属于人地关系思想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第4题,人类社会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在采猎文明阶段,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答案] 3.A 4.C

5-6[解析] 第5题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数量多,尽管人均使用水资源数较少,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却因为消耗的水

资源总量大,而最终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较大的,同时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第6题,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费的能源多,因此需求的能源总量较大。能源的消耗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也大。

[答案] 5.C 6.D

7-8[解析] 第7题,对照甲、乙两幅图可以看出,甲图中500米等高线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在乙图中却分布有耕地,属于陡坡开垦;对照甲、乙两图,不难发现乙图中湖泊面积缩小,且周围分布有较多耕地,因此主要是围湖造田造成的。第8题,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陡坡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造成生态破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7.A 8.D

9-10[解析] 第9题,封山育林,定期砍伐既有利于保护植被,又能获取木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10题,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复合系统。

[答案] 9.D 10.A

11-12[解析] 由上题的分析可知,E、F、G对应的内容分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它们对应相关的应是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11.D 12.B

13-14[解析] 传统的看法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

好,于是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们健康的物质。第14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安全性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13.B 14.B

15[解析] 公平性原则是指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体现公平。图A是一种侵占耕地的行为;图B、图D都是一种破坏植被的行为;图C体现的是人类活动影响其它物种生存空间的行为。

[答案] C

16[解析] 第(1)题,圣婴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第(2)题,极地航线受阻于气温低而通航能力较低,现在通航价值上升,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极冰融化而利于通航;第(3)题,图中显示A区位于沙漠边缘,容易发生荒漠化;第(4)题,西风带使酸雨范围向东扩展。

[答案] (1)印度尼西亚 (2)全球变暖,北极冰川消融,通航能力提高。 (3)荒漠化 由于人口激增,使对该类地区产生“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过度的土地开发活动导致 (4)西风

17[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生产属粗放式经营,且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属于传统发展模式。第(2)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系统,从图中对应找出所属的内容。

[答案] (1)传统发展模式

(2)填图略。(上: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率低

左: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

右: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水土流失,淤积加重)

试题详情

16.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不限于地区性,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性问题。下图是几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各题。(28分)

(1)圣婴现象对东南亚各国的气候影响最显著的是________ 。

(2)穿越北极地区的海运航线是东亚-北美-欧洲海运的快捷方式,目前商业通航价值逐渐上升,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目前图中的A区面临的环境问题________ ,试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

(4)北美东部及欧洲是全球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其原因除与该地产业高度发展相关,还深受到大气环流________ 带影响。

试题详情

15.图片反映的主题主要体现违背公平性原则的是( )

试题详情

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馒头里加增白剂,各种食品里加糖精、香精等,这些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回答13-14题。

13.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习惯

C.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保存和提高营养价值

14.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试题详情

 (2010·烟台模拟)读可持续发展图,完成11-12题。

11.E、F、G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1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

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

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

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

试题详情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行为或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

A.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封山育林,定期伐木

10.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试题详情

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有( )

①坡地垦田 ②围湖造田 ③林地利用 ④果园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对于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增强 ③环境污染 ④下游洪水威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