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当代亚洲一直动荡不安,“联合国军”入侵朝鲜,苏出兵阿富汗,如今,为反恐怖主义,美打击了塔利班政权。据此回答24~30题。
24.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登陆的根本意图是
A.制止地区战争冲突 B.维护朝鲜与韩国并立局面
C.遏止苏联并包围中国 D.执行美国全球扩张战略
25.1979年,苏联派兵对阿富汗实施军事占领的目的
A.威胁第三世界,扶植亲苏政权 B.直接威胁海湾地区与印度洋地区
C.插手中东事务,并威胁东南亚 D.控制与争夺西亚产油国家的资源
26.与朝鲜战争和现在美国打击塔利班政权相比,美入侵越南的战争的特点是
A.派军事顾问直接指挥 B.派地面部队到越南参战
C.借机对中国进行威力威胁 D.单独出兵侵略
27.二战后,美在亚洲推行霸权主义,遭到了一系列打击,其中对国际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朝鲜停战协定》签定
C.美国人从越南撤军 D.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8.有人说:“本·拉登是美国制造的一颗炸弹,其依据是苏入侵阿富汗期间,美对本。拉登进行了培训及军事援助,这说明
A.争夺世界霸权导致现代恐怖主义产生 B.美国没有在亚洲推行冷战政策
C.美苏争霸是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D.美苏争霸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29.阿富汗问题会谈的各方代表同意前国王沙阿在临时政权中担任象征性的领袖角色,这表明
A.前国王沙拉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B.前国王将恢复行使在阿富汗的最高权力
C.阿富汗的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因此将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D.阿富汗的国家元首可以代表阿富汗出行和签署法律文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30.阿富汗问题会谈由联合国主持召开表明
A.联合国在维护和促进和平方面作出了贡献
B.阿富汗的和平取决于联合国
C.阿富汗将实行多党制
D.只有外部努力的干预,阿富汗各方才能达到协议
23.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增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推动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2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20.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其思想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A.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传统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19.下列各项,与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没有关联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
B.通商口岸附近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比较深
C.经营近代工业的利润要高于经营土地的利润
D.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开始摆脱思想闭塞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请回答6~8题。
(二)这里地面是无尽的沙丘,连绵到天边,风向一变,沙丘走向随之改变,年降水量不足50mm,抬头远望,北方是高高的天山,南面是巍巍的昆仑。并非“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沙漠深处,有一群热血中华好儿郎,为祖国钻井打油。(乙地)
9.高教授奔走的两个大油田应是
A.大庆油田、塔中油田 B.辽河油田、冷湖油田
C.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D.华北油田、玉门油田
10.日记中所述的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与不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但春旱严重
B.乙地位于中温带,耕地面积广大,但水资源不足
C.甲地平原辽阔,土地肥沃,但热量不足;乙地光热充足,但地表水资源匮乏
D.甲地平原肥沃,但春旱严重,乙地耕地面积广大,但光热不足
11.甲地“大片挤得出油的千里沃野”指的是
A.肥沃的紫色土 B.肥沃的水稻土 C.肥沃的黄土地 D.肥沃的黑土地
12.有关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A.在工业区位因素中,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无关紧要
B.世界新技术革命使工业布局完全摆脱能源的地域限制
C.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宜发展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D.各国都将城市游优先建在地势低平的地带
黄帝陵有“中华第一陵”的美称,近代战火不断,年久失修。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自1992年以来,耗资8300多万元的皇帝陵一期维修工程于2002年10月竣工。据此回答13~18题。
13.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它是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
B.以血缘相近的氏族或胞族组成的人们的共同体
C.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
D.以头发、肤色、体形等生理遗传特征来区别的人们的共同体
14.江泽民说:“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团结和民族之间的凝聚力的强弱,对一个多民族国家关系极大,因为它是
①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②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③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④国家统一和繁荣昌盛与否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马克思),“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导师的话说明了
① 坚持民族平等,并不否认民族之间的差异 ②坚持民族平等,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
③坚持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 ④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最主要的内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现于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梁启超),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是相对于外国民族而言的广义称谓 ②中华民族是所有汉族人的总称 ③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④中华民族是华夏族的总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政协主席李瑞环指出:“要使公祭黄帝规范化,程序化。目前,前来祭奠黄帝的人数达50多万,是历年来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
17.大陆同胞、港澳台胞和海外各国侨胞等前来祭奠黄陵,以表达他们希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康的夙愿,从哲学上讲这是
A.客观的,如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B.主观的,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心愿
C.现实的,社会的今天本来如此 D.真实的,发自人们内心的感慨
18.菲律宾华侨黄光坦,一生惟一的愿望是回祖国祭奠黄陵,但在有生之年未能如愿。后来其孙子带全家来到黄陵,说这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并捐60万人民币。这表明
A.中华儿女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B.海外华侨希望祖国强盛的热忱
C.中华儿女富强后的傲气 D.海外华侨的归国心
(一)今天真冷,强劲的西北风直灌脖子,不化的积雪把大片挤得出油的千里沃野深深地埋住,看来还得1~2个月这些积雪才能融化,流入江河。温度计的读数降到零下20℃以下,比每年一月的平均气温(-20℃)还低。可是高高井架旁的钻井工人,为了增产石油,个个忙得脸上正冒热气。(甲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