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 ③所在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黄壤 B.紫色土 C.棕壤 D.水稻土
图3(参见当天报纸)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10~11题。
8. 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7. 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A.2900 < R < 3000 B.3400 < R < 3500
C.3900 < R < 4000 D.4400 < R < 4500
6. 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图2(参见当天报纸)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7~9题。
5.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4.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3.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图1(参见当天报纸)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4~6题。
2.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1.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本部分共4题,共160分。
36、(36分)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12分)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12分)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1880年占22.9%;1900年占18.5%;1953年占8.6%;1980年占4%。--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8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在世界工业中的位次由1950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5位,仅次于美国、苏联、日本和联邦德国。--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哪个阶段?(3分)分析同期英国对外扩张的目的。(6分)归纳英帝国主义的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经济运行的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岛被割让的原因和香港回归的主要背景。(6分)它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10分)
(2)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10分)
(3)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浪费公共资源行为的错误。(12分) 39、(60分)根据图5和材料回答问题。
(1)填空:图中 A是 水利枢纽。(2分)B区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2分)影响C所在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3分)
(2)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13分) 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 材料三
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3)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
(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2分)
(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2分) 材料四
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7)运用经济常识归纳材料四中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10分)
(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四进行分析。(1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