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图,回答33-34题。
33.关于我国城市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城市分布受的地形影响形成东多西少的特点
B.我国城市分布受的气候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C.我国城市分布受交通的影响形成东多西少的特点
D.我国城市分布受经济的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34.我国最东部(东经130度以东)和最西部(东经90度以西)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最东部面积范围小 B.最东部冬天太冷
C.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D.最西部自然条件差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31-32题。
31.从降水和气温特点看,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暖温带 D.亚热带
32.该区是我国重要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其发展有赖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先进的技术水平 D.低廉的土地价格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8-30题。
|
甲产业 |
乙产业 |
丙产业 |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
|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
广东、山东、安徽、 河南、江苏、四川 |
北京39% 广东26% |
上海35%、广东28%江苏20% |
28.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9.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30.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27.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25-26题。
25.“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水路 C.铁路 D.管道
2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下图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回答22-24题。
|
|
|
|
22.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23.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
24.本区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 )
A.大量出售木材 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子生产
C.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19-21题。
19.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20.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
21.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6-18小题。
16.长江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 )
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 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
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17.南京市以下河段中,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
18.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 ② 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 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读德国鲁尔区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的工业分布与工业部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面13-15小题:
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 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
13.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其形成的能源条件叙述是( )
A.本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多样 B.本地区有便利水运交通条件
C.发展成为发达的重工业基地 D.能源利用和工业技术先进
14.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比较,新增的工业部门具有特点是( )
A.仍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部门为主
B.新能源工业处于大幅度衰落的状态
C.形成以汽车、电子等高技术工业为主
D.能源工业的发展仍以当地能源资源为主
15.鲁尔区中电子、汽车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是( )
A.大量煤炭工业的减少促进电子、汽车工业发展
B.政府大量增加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C.大量发展和更新工业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D.政府的政策大力鼓励电子、汽车等工业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