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图5中,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流量为1500米3/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优先开发这个基地的战略意义(从能源输出地区和受益地区两方面回答)。
23.图8所示的剖面,切过 F、G、H三条大河的河源段。河源区径流(Ry)与全流域径流(Rq)的比值如表所示。
河名 |
Ry/Rq |
F |
0.10 |
G |
0.25 |
H |
0.49 |
(1)据图回答河流名称,F是______________;G是______________;H是____________。
(2)依据表中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3条河流河源地区的径流量之和约占全国的( )。(将正确选项前的代号填在括号里)
A.1/5 B.1/10 C.1/15 D.1/20
22.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 B.鱼米之乡 C.海洋交通便利 D。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21.下图中反映从拉萨到重庆年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的是
20.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19.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状况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质史上植被覆盖情况情况不同
C、西南湿润、光照少、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降水多、地形复杂
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田--灌溉水源的丰歉程度不同
18.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差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东部,北方的平原比南方多,但水热条件比南方差
B、西北地区的垂直地域差异显著,西南地区不显著
C、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D、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图中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13-17题。
13.四地夏季降雨主要是由于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 B.地形的影响 C.热带气旋过境 D.地面强烈增温
14.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 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
C、青岛到西安一带 D、上海到重庆一带
15.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 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
17.位于适宜种植小麦、甜菜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表为1999年人口数、GDP、铁路长度资料。读表,回答9-12题。
9.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A.青海、甘肃、云南、贵州、陕西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10.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
B.青海的人均GDP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0%
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100元
11.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
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12.交通一直是限制这些地区发展的因素。青海省单位面积铁路线为15㎞/万㎞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为改变这种状况,“十五”期间将建成( A )
A.青藏铁路 B.青新铁路
C.兰青铁路 D.川青铁路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6-8题:
6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7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灰化土 B.棕壤 C.红壤 D.砖红壤
8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橘
|
云南 |
贵州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人口/万人 |
4192 |
3710 |
3618 |
2543 |
510 |
GDP/亿元 |
1956 |
912 |
1488 |
932 |
238 |
铁路长(㎞) |
1873 |
7654 |
1941 |
2323 |
1092 |
年降水量(㎜) |
1000-1500 |
1100-1400 |
500 -1000 |
30-860 |
20-700 |
面积/万㎞2 |
38 |
17 |
19 |
39 |
72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