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教材第一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工业革命后,随着对矿产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内容是重点,它是下列众多工矿城市出现的依据。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讲解:
(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城市布局:自然资源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必须通过一定的生产力来起作用,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位于荒无人烟地区的资源也有能力开发利用,城市布局随之而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一批新城市。
(2)自然资源是一部分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以工矿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矿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前景,即工矿业的发展与工矿城市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求发展。
例如:门头沟煤矿资源的减少使得人口的减少。东北森林城市--伊春 内蒙古草原城市--锡林郭勒等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矿产与城市区位
主导矿产 |
主要城市 |
煤矿 |
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中国大同、阳泉、抚顺、开滦。 |
石油 |
英国阿伯丁,中国大庆、玉门、东胜 |
铁矿 |
中国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 |
金矿 |
南非约翰内斯堡 |
6.3 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
本节主要讲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教材用了五幅图来展示资源、交通、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重点:
3.比较各区面积的大小统计其范围内的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数量。
地势三大阶梯城市的分布统计表
地势 |
地形特征 |
在总面积中 的比重 |
城市数量 及其比重 |
特大城 市数量 |
第一级阶梯 |
海拔4000-5000米 的青藏高原 |
25%以上 |
6个,1% |
0个 |
第二级阶梯 |
海拔1000-2000米,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
40%以上 |
125个,32% |
9个 |
第三级阶梯 |
海拔500米以下,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
25%以上 |
336个,67% |
28个 |
三大气候区城市的分布统计表
气候区 |
年降水量 (毫米) |
在总面积中的比重 |
城市数量及其比重 |
特大城市 数量 |
西部干旱、 半干旱区 |
<400 |
2/5 |
43个, 9.2% |
3个 |
北方 半湿润区 |
400~1000 |
1/3 |
212个, 45.4% |
34个 |
南方 湿润区 |
>1000 |
1/5 |
212个, 45.4% |
2.回顾图中所涉及的地理分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区(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3. 河流与城市区位: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城市是沿河道、沿江、沿湖建设起来的,沿河设城有两大优势--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河流为城市提供了①水源、②交通运输、③在古代还有军事防卫作用
(1)沿江湖河道设城
① 水运优势:河流水运起点、终点,货物在此集散。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人流物流集散。过河点位置,陆上交通线过河处。河口位置,在河口海岸建沿海城市。
② 水源优势:供应城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
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一是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水,二是某些没有大河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生活用水--每人每天的较低用水量时0.05吨,较高用水量时0.5吨。水量可用来衡量人的生活水平,若按人均150升/天-300升/天计算,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需水量则为0。5亿吨-1亿吨。
工业用水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工业用水至少需要1。5亿吨。
郊区农业(菜地)用水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至少需要用水3亿吨。
(2)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建城;在河流小岛上建城。河流可作为防御的屏障,有利于安全保卫。例如: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
图6-6 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城市区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城市的位置,二是城市的分布。影响城市布局选址的因素很复杂,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重点:分析总结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