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920  214928  214934  214938  214944  214946  214950  214956  214958  214964  214970  214974  214976  214980  214986  214988  214994  214998  215000  215004  215006  215010  215012  215014  215015  215016  215018  215019  215020  215022  215024  215028  215030  215034  215036  215040  215046  215048  215054  215058  215060  215064  215070  215076  215078  215084  215088  215090  215096  215100  215106  215114  447348 

7、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0C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试题详情

6、锋面雨带的移动:当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当地为梅雨季节;推到华北、东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季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锋面雨带覆盖的地区看,各地的雨季是分别是:华南:5---9月,长江流域:6月中旬-----7月上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试题详情

5.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各地形区的特点可从海拔高度、

试题详情

4.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城镇人口56212万人,占43.0%;乡村人口74544万人,占57.0%。人口密度为130人/平方千米。共有56个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我国人口 (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1)人口分布:  (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2)人口增长: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现代型--低出生率1.34﹪、低死亡率0.64﹪  、低自然增长率0.7﹪(2001年)。

 4)、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④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试题详情

3.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试题详情

2.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

试题详情

1.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

试题详情

(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

(5).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8).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综合题解题: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9)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10).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调整了产业结构;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11)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试题详情

总论:成因问题应从自然和认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1)、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

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e、修建水库

2)、赤潮 ①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

c 影响海洋旅游业。

3)、土壤盐碱化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起伏和缓,岗洼相间);b气候--春秋季节干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蒸发量旺盛 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4)、土地荒漠化问题--沙尘暴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②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a干旱-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b地表物质松散,c大风吹扬 d、鼠害、蝗害。   B、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破坏植被)。 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5)、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植被-地表植被稀少;c、土壤-黄土土质疏松 ;d、地形-沟谷发育,坡陡。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6)、水资源危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缺泛蓄水工程  全球变暖。人为原因--用水多,用水不合理。

7)。问题地理的区域分布

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④、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⑤、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⑥、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

试题详情

(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5.农业基础6.城市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商业贸易与金融小专题

1)、商业区位--商品的供给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客流量的大小、人群消费能力。

2)、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A、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B、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交通专题

1).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A、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

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

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B.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资源(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维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航行条件(水深、水宽、结冰、含沙量)、停泊条件(静水的港湾)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经济腹地:受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5)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6)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交通流量的大小、货物吞吐量、河流的位置)经济位置(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战略位置(国家发展的战略)

  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风向、风速、雾日、云量。

(2)社会经济因素:距离(避免噪声污染市区)交通(便于顾客的集散)城市用地(不宜有高层建筑及其他障碍物)。

 4)、“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7.旅游

1)、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经济价值。

2)、旅游资源的欣赏: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的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作好准备(①查阅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②了解景观形成原理,以及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3)、 对黄山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①旅游价值(资源质量--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与其它景点的距离、地域组合状况--独特性);②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量。

①“黄山天下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质量较高;② 集群状况优良;③ 附近没有雷同景点,具有较好的地域组合状况。

4)、西欧旅游业发达的原因:① 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景观丰富;② 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③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8.经济区位专题

1)、经济区位A、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区位(位置、交通)

B、社会、经济因素--民族心理(人口素质)产业结构(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历史基础(原有工业基础)开放政策。  例如海南岛的开发。

2)、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① 当前世界国家、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② 可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改善出口商品构成;③ 利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3)、跨国公司在国外组织生产的原则(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① 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金;② 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③ 在物资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

 利: 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 对我国传统工业造成冲击

4)、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