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925  214933  214939  214943  214949  214951  214955  214961  214963  214969  214975  214979  214981  214985  214991  214993  214999  215003  215005  215009  215011  215015  215017  215019  215020  215021  215023  215024  215025  215027  215029  215033  215035  215039  215041  215045  215051  215053  215059  215063  215065  215069  215075  215081  215083  215089  215093  215095  215101  215105  215111  215119  447348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4-7题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30°E,  20°N    B.150°E, 20°S   

C.30°E, 20°S     D.150°E, 20°N

5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6.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7.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试题详情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3题。

 1. 该城市的经度为

A.  B.       C.    D.

2. 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A. 西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3. 该日,太阳直射在

A. 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   C. 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D. 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试题详情

31.(15分)(1)瀑布使①处成为内河航运的起止点,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的形成(或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①城市的形成)(2分)

(2)乳畜业 (2分)   

(3)煤炭丰富;交通便利;附近地区工业发达,消费市场大;水资源丰富;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雄厚 (5分) 

(4)该地区气候冷湿;属于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传统工业的衰落,就业机会增长较慢;美国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6分)

试题详情

30.(10分)

(1)①流经平原(地势较平坦),水流平稳(1分);②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 (1分);③冬季不结冰,可全年通航(1分);④水运成网,四通八达(1分)

(2)沟通了莱茵河与多瑙河水系,扩大了两河的经济腹地与航运价值。(2分)

(3)斯图加特、慕尼黑(2分)  知识与技术(2分)

试题详情

29.(10分)

(1)畜牧业 温带海洋性 (2分)

(2) ② 该地属地中海气候  光热充足(3分)

(3)西风(西南风)  (1分)

(4)中部  工业小区(2分)   

(5)B(2分)

试题详情

28.(1)同为温带季风气候  从①-②-③大陆性越来越强(2)小麦、水稻 (3)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压)(4)长江流域  春旱、沙尘暴(5)AC、冷锋(6)偏南风

试题详情

27.(14分)(1)①(2分)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小,最终导致生态恶化(2分) (2)扩大灌溉面积 增施化肥 水资源紧张 土地肥力下降(或土壤酸化、水体污染)(4分)(3)生物(基历)(2分)(4)甲AD乙AC(4分)

试题详情

1.D  2.B  3.C  4.A  5.C  6.B  7.C  8.B  9A  10C  11D  12A  13C  14A

15D  16A   17.B  18.D  19AD  20AB  21.AB  22.AD  23AB  24AB 25AC  26BC

试题详情

31.(14分)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例知,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二C×Y

(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下图)。

材料三:20世纪70~90年代我国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1)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    (填序号① P×G-C×Y>0, ② P×G-C×Y =0,③P×G-C×Y <0),原因是             

(2)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               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分别带来的问题是                    

(3)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        、     技术。

(4)根据材料三回答:

甲: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粮食大量出口    C.粮食单产下降

  D.调整种植业结构      E.自然灾害频繁

乙: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粮食生产格局的主要变化有(   )

  A.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持续下降   B.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减少

  C.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将出现北粮南运的局面   D.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将出现南粮北运的局面

试题详情

30.读东亚地区略图及该区“5月某日等压线图(单位hpa),”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地气候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A地区和乙半岛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气压分布状况看,该区A、B的天气系统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我国境内雨区位于___________地区,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C、BD二线附近,可能出现锋面系统的是_____,并可判断是_____(冷、暖)锋。

(6)日本、韩国东南沿海此时吹______________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