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935  214943  214949  214953  214959  214961  214965  214971  214973  214979  214985  214989  214991  214995  215001  215003  215009  215013  215015  215019  215021  215025  215027  215029  215030  215031  215033  215034  215035  215037  215039  215043  215045  215049  215051  215055  215061  215063  215069  215073  215075  215079  215085  215091  215093  215099  215103  215105  215111  215115  215121  215129  447348 

28.图14为“我国两大商品棉生产基地与两城市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

项 目
甲基地
乙基地
气候类型


气候
特点
相同

不同


气候分布规律
相同

不同


求:(17分)

(1)比较甲、乙两商品棉基地气候的异同点:

(2)棉花集中产区,甲基地主要呈

点状分布在_▲_地带,乙基地

主要成片分布在_▲_地区。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和_▲_。

试题详情

27.《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首当其冲,1.3亿亩耕地受灾,几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图12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3为“我国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

(2)河南、山西等地为抗旱保苗,大打机井抽取地下水。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产

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

(3)你认为,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试题详情

表二为“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部分)统计表”(摘自《江苏改革开放30年统计资料简编》),读表完成24-26题。

表  二

项  目
单位
数  值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553.69(2000年)
突破3万(2008年)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456.38(2000年)
3922.68(2008年)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137.34(2005年)
121.80(2007年)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亿元
21.87(2000年)
183.48(2007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3595(2000年)
7357(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00(2000年)
18680(2008年)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
3.2(2007年)
3.25(2008年)
人口出生率

9.08(2000年)
9.34(2008年)
人口死亡率

6.52(2000年)
7.04(2008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

2.56(2000年)
2.30(2008年)

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的原因是  B C   B D  B C

A.能源消费总量减少         B.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C.环境整治力度加大         D.污染产业省际转移

25.江苏经济、社会的变化主要有

A.人口增长转为“高高低”模式    B.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加快

C.城镇人口就业压力逐步缓解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26.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江苏对外贸易的积极措施有

A.扩大资源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B.积极培育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C.加大自主创新,提升产品档次    D.实施降价销售,切实拉动内需

试题详情

图10为“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初期和成长阶段示意图”,图11为“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转型和再生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推动区域初期和成长阶段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交通运输的建设B.煤、铁资源的开发 C.第三产业的发展 D.高新技术业的兴起

22.区域的转型和再生阶段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C.区域内发展差异缩小         D.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23.该区域的发展告诉我们

A.资源与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B.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制约作用

C.区域衰落是区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D.人地关系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网上购物”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结合有关知识完成19-20题。

19.网上购物活动涉及到的地域联系方式有

A.生产联系    B.商贸联系    C.交通通讯    D.科技交流

20.与传统的售货方式相比,网上营销

A.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B.减少了营销环节,销售成本降低

C.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D.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试题详情

图9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

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

18.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试题详情

图8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差异大

15.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16.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试题详情

图7为“佛山市工业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2.该市的工业

A.以重工业为主    B.专业化特色鲜明

C.技术创新程度高   D.生产联系紧密

13.该市

A.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升级快

B.中小型企业多,竞争力强

C.出口加工型企业多,金融危机影响小

D.企业交错布局,环境治理难度大

试题详情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劳力丰富   B.交通便捷    

C.气候宜人   D.水源充足

11.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

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

试题详情

图4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

7.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8.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A.农村剩余劳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9.大规模人口迁移

A.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图5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图6为“鲁尔区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