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058  215066  215072  215076  215082  215084  215088  215094  215096  215102  215108  215112  215114  215118  215124  215126  215132  215136  215138  215142  215144  215148  215150  215152  215153  215154  215156  215157  215158  215160  215162  215166  215168  215172  215174  215178  215184  215186  215192  215196  215198  215202  215208  215214  215216  215222  215226  215228  215234  215238  215244  215252  447348 

17.观察图9所示地区,回答以下问题:            

(1)甲水域的盐度比乙水域       (高、低),其原因是什么?

(2)B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影响该城市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3)C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受此气候影响,该国农业主要部门是什么?

(4)甲水域及其周围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5)长期以来,甲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热点的原因是什么?

(6)2004年7月30日8时(B城区时),一架由B城市飞往美国夏威夷(21°N,158W°)的民航班机,在飞行了28小时后准时降落。回答飞机降落时的当地区时、天气状况和原因。

试题详情

16.(16分)案例分析

   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读图16,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1)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2)90年代以来,  “珠三角”工业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深刻的变化,导致“前店后厂”

格局逐渐改变。

试题详情

15.图15是我国某高原某一流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补画L支流的AB段河流。

   (2)说出图中河流M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3)假若AB段为暗河,请指出该流域多分布的地区,并说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试题详情

14.图13是内蒙古某旗近50年来荒漠化与经济的相关数据曲线图,渎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并出现逆转势头的时期为       ,1985年土地荒漠化面积比1975年减少了大约      平方千米。

(2)据图分析在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协调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试题详情

13.读图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国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造成该国水灾特别多的

原因是:

(2)A国近30年来,沿海海平面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6日8时58分,A国首都的地方时约为_______时_______分 ;此次海啸给沿岸国家带来巨大损失,除自然原因处,试分析人为原因有:

(4)图7中B河为一条国际性河流,它发源于_______国_______(地形区)。 该河上游及其两岸附近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有______________和地热 ,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2.图5是“沿32°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6、图7分别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图5中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⑵ 图6、图7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       。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其所属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⑶ 目前,图5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

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试题详情

11.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人类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必然。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图8)

            

材料二: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四部环境保护法规先后颁布并实施,不仅引导了环境保护力度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更是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2004年2月16日,旨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中国是签署国。

(1)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常与生态农业、工业产生联系。读图8回答:

①高效有机肥还田使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选择填空)。

   A.增加了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   B.增加了土壤中氮素为主的养分

   C.土壤的蓄水保温作用增强    D.使土壤中的空隙利于水、气流动

   ②实行清洁生产后,该厂(   ) (选择填空)。 

   A.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③解决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

   (2)循球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我国实施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用经济学道理说明“循环球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7分)

   (4)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球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有何意义?

   (5)“循环经济”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请就你认为最重要的六个观点简要说明。

试题详情

10.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沉降平均速度最快的地区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

   (2)导致图示地区地面沉降最直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地面沉降,可能给A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解决地面沉降问题可采用的措施有哪些?

   (3)图示地区所在的经济带(圈)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在发展工业的自然条件上存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4)为了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图中A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部门有哪些?(至少具体说出两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