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511  215519  215525  215529  215535  215537  215541  215547  215549  215555  215561  215565  215567  215571  215577  215579  215585  215589  215591  215595  215597  215601  215603  215605  215606  215607  215609  215610  215611  215613  215615  215619  215621  215625  215627  215631  215637  215639  215645  215649  215651  215655  215661  215667  215669  215675  215679  215681  215687  215691  215697  215705  447348 

14.(2009辽宁文综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试题详情

13.(2009辽宁文综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试题详情

12.(2009山东文综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中国最大的淡水糊-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14题。

试题详情

11.(2009安徽文综33)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试题详情

49.[答案](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解析]本题以我国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干旱频率图为背景,全面考查了读图提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地理知识阐述地理现象等能力。

(1)理解题目中“灾害最严重”应是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和旱灾面积在全国各大区中所占比重最大。即B和C最高,由图中信息可知②区B位32%,C为51%,均是全国最高。

(2)②区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我国东北的锋面雨带还没有移到本区,因此降水少;而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这里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很快,土壤水分蒸发旺盛,造成②区春旱严重。夏秋季节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③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脊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

(3)①地区是我国东北,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林区,由于干旱导致树木缺水、枯枝落叶干燥易燃,很容易引发森林大火。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发现出火点的位置及火区范围,为迅速组织扑救提供可靠的资料。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分析旱灾形成原因、分布及监测手段。

试题详情

48.[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弱淮河洪峰对干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游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解析](1)形成洪水灾害的原因由两个因素决定,即气候和地形,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2)减小洪涝灾害,只要降低河流的水位就行,而蓄洪区分洪、水利枢纽工程、入海新河道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我国洪涝灾害是多发灾害之一,经常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考查本知识点,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这一灾害的形成原因、防御措施,为生产、生活服务。

试题详情

47.[答案](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解析](1)本题考查灾害的形成。首先要从图上读出涝渍灾害的分布,再结合地形、地势、气候、人类活动来回答。

(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因素或现象的变异。采取的措施应针对灾害的成因,同时还要可行。

基础题,难度不大。

试题详情

46.B 山体崩塌、泥石流、滑坡、水库决堤等均为地震的次生灾害,均可由地震引发。水土流失属生态环境问题,也可因地震而加剧,但不属于自然灾害。故B选项正确。考查地表灾害产生的次生灾害。

试题详情

45.[答案](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  遥感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涉及考点如地形图的判读,锋面气旋系统判读,城市等级发展条件、区域生态问题、地质灾害的防控及3S技术的应用等。(1)根据等压线判定该区域主要受低压系统控制,根据气压梯度力(方向大体向北)、地转偏向力(方向向右)及摩擦力,三力平衡决定风向为西南风。同理,D附近为西北风。D与C之间可认为是冷锋锋线所在区域,则A在冷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故A地晴天概率大。(2)等高线反映该区域高低落差大,植被图例反映该区域一些坡地种植了农作物,有毁林开荒的现象。故在山高坡地、落差较大、植被覆盖较差、流水作用强烈的地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处恰好如前面所述。(3)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提升,与城市所在的位置、交通条件及资源条件密切相关。A城镇所在地,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这些条件有利于促进其规模扩大。(4)山地地区从地形条件及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的需要来看,适宜发展林业,该区有毁林开荒的现象,故可建议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E处两岸为陡崖,谷地有河流流经,如在E附近出现崩塌滑坡,造成下游土石成堆、阻断河流,很可能形成堰塞湖。应借助遥感,远距离观察监控,做好预防工作。

试题详情

44.[答案解析](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