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818  215826  215832  215836  215842  215844  215848  215854  215856  215862  215868  215872  215874  215878  215884  215886  215892  215896  215898  215902  215904  215908  215910  215912  215913  215914  215916  215917  215918  215920  215922  215926  215928  215932  215934  215938  215944  215946  215952  215956  215958  215962  215968  215974  215976  215982  215986  215988  215994  215998  216004  216012  447348 

(10年广东卷文综第10-11题)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圈4),完成10-11题。

试题详情

10.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图,一般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显然A错误。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显然选项B是错误的。有1982年到2004年的该市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月均温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显然选项C正确。城市因看密度、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扥原因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显然选项D错误。 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很容易发现城市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显然选项A正确。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密度也会更加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会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然其他选择枝都是错误的。 (10年天津卷文综第9-10题)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9.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 10.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答案:B 解析: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注意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工业用地扩大。 (10年天津卷文综第11题) 11.据图8判断,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A.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B.城市职能,产业布局  C.环境质量,城市规模  D.地表形态,经济水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因素。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为了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图中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络,交通便捷,反映了城市建筑集中,是在地势平坦的条件下才能做到。同时交通线路密集,结构完整,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高。

试题详情

(10年山东卷文综第2题) 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郊区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一般地,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 (10年北京卷文综第10-11题) 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试题详情

1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4.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13C  14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功能分区的变化和特点。 第13题,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趋势来判断。一个城市早期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通常并没有分开,而是混杂在一起,城市中心人口稠密,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工业区、商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逐渐演化为商业区,居住人口逐渐减少,工业区则向城市外缘迁移,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第14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只要区别①、②、③功能区1990年、2005年之间的变化即可。

试题详情

来源:(http://s/blog_5a18c50f0100k4k8.html) -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4人文地理(上)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

11.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        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 [答案]C   12.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0-8km   B.9-16km  C.17-24km  D.25-35 km [答案]A   13.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答案]D (10年江苏卷地理第30题B) B.[城乡规划]图l9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图l9a到19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   和  ▲   。(4分)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2分)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   (AB、AC、AD)方向最快。(2分)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2分) 解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逐步由线状转变成网状,交通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交通和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往往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延伸。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2)交通运输 (3)AC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10年江苏卷地理第13-14题) 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l3-l4题。

试题详情

(3)①煤炭资源、谁资源丰富(  分);②海洋运输(  分);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答对一个要点即可得  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  分。) (5)工业发展迅速(  分);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分);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分)。 (五)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0年全国卷(大纲版)地理第3-5题)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D.送货上门 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答案]3.A  4.D  5.A [解析] 3.本题主要考查商业贸易的流程。由题图,可知M公司内部员工完成的环节是“网站呼叫”,“设计、采购、市场销售、库存管理……”等,所以很容易判断出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其中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设计”这一环节,选项A正确。 4.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系统。由图例可知:M公司内部,M公司与供应商、物流公司、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联系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那么公司的产品销售必须依靠“信息交流平台”,选项D正确。  5.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网点的选择及布局。由题图,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面料厂、制衣厂、仓储中心之间的物流都要求有时间限制,而配送仓库与仓储中心、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运输限制较小,所以配送仓库区位选择最灵活,选A。

试题详情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 (1) 考查工业区位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迁移。 (2) 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10年福建卷文综第1-2题) 图1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题。 

来源:(http://s/blog_5a18c50f0100k4ka.html) -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5人文地理(下)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桉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答案] 1.B 2.D [解析] 1.考查石化基地的区位。本题抓住石化基地的两个区位条件一个是市场,相对来讲东南沿海两个和京津唐地区的市场相对广阔,再有从资源角度考虑,京津唐和东北地区的相对资源比东南沿海丰富,综合考虑,京津唐地区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 2.本题抓住境外石化产业转移这个要点,在此基础上很容易想到首先促进区域内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10年山东卷文综第26题) 26.(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1) 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 (2) 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去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

(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夏季气温较低(  分);日照较少(  分)。

(2)

试题详情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6-8题)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l,完成6-8题。 

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 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解析:该组试题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审题利用表格中的信息,分析整理即能得到答案。第6题,①、②阶段都是产品销往国外,所以是A。第7题,我国在国外建厂的例子有很多,原因不外乎就是加强本土化,接近市场,降低产品运费。第8题,在发达国家设置了研发中心,资料中还特意强调米兰是时尚之都,所以看重的是领先的技术。

(10年安徽卷文综第33题) 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试题详情

25.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26.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答案:25.AC  26.CD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 第25题: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而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廉价劳动力。 第26题: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骄傲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两类企业,其仍然垄断着高技术行业或某些高技术产品,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亦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过程,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好处。 (10年天津卷文综第7题) 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图5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图中工业部门众多,类型各不相同,不可能都为了利用该地区的原料或燃料,况且工业产品也不可能用于当地消费,故A、C、D错,这里是天津滨海地区,最大的优势是港口,属于交通运输,所以属于基础设施。  (10年全国卷2文综第39题)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及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 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16分)  解析:(从资源分布格局和材料1和2总结)     分布主要特点: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分布要西部(里海附近);     成     因:(由材料一归纳总结):苏联工业转移以机械工业为主,同时也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国防需要及(由地图上资源分布总结):相关资源分布,上述工业分布在东部。(由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归纳总结):21世纪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对资源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颁布在西部(里海附近)  (3)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 分)(提示: sin45°≌ 0.71)    A. 1 300 km   B. 1 800 km   C. 1 000km   D. 2 100km  解析:观察图中天然气管道长度约比45°N纬线上所跨20°经度的长度稍长一点,即        20°×111×cos45°Km=1576.2 Km,故选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