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836  215844  215850  215854  215860  215862  215866  215872  215874  215880  215886  215890  215892  215896  215902  215904  215910  215914  215916  215920  215922  215926  215928  215930  215931  215932  215934  215935  215936  215938  215940  215944  215946  215950  215952  215956  215962  215964  215970  215974  215976  215980  215986  215992  215994  216000  216004  216006  216012  216016  216022  216030  447348 

下图分别是“东欧和北亚的植被与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及“东欧和北亚地区简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①图中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2.①图中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与②图中甲、乙、丙、丁四线段所经地区一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①图中草原带形成的原因是                       (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C.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D.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为丰富

解析 第11题,①图中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是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结果,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2题,丁表示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甲、

乙、丙表示的都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但能体现①图中沙漠、草原带的只有乙。

第13题,①图中草原带位于里海沿岸,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

答案 11.A 12.B 13.B

试题详情

(2009·江苏地理)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9-10题。

9.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0.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 “滴水叶尖”一个考生陌生的植物学名词出现在地理高考卷中,属于新情境,但只要掌握了基本地理知识和能力,此题不属于难题。第9题,题干描述中“常年”给了考生适当的提醒。各选项中,只有D选项符合“常年”多雨的特征,由此可以排除A、

B、C选项。第10题,热带雨林“在我国较普遍出现”的地区只能是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答案 9.D 10.B

试题详情

(2010·绍兴期末)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

A.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B.经度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8.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解析 第7题,图中区域自然带的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第8题,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岸。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

答案 7.A 8.B

试题详情

(2010·苏北四市二联考)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双选)                   (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壳运动       D.地形的变化

6.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双选)                 (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联系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大气环流(常年盛行风向)、海陆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B选项;而地势却在逐渐升高,说明地壳在运动,故正确选项为CD。

第6题,从演变过程看,该区域的地形发生了变化,其他要素也跟着出现相应的变化,

如植被(森林减少,草地、荒漠出现)、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形成雨影区)等,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也充分说明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故正确选项为BC。

答案 5.CD 6.BC

试题详情

(2010·盐城二调)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3-4题。

3.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4.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解析 第3题,漫画反映的主题是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

土地沙化更加严重。第4题,图中反映了植被破坏会引起降水减少、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3.C 4.A

试题详情

(2009·天津文综)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解析 第1题,从湖泊消亡过程图中可以看出,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周围的植被明显减少,受其影响,水土流失可能会加剧;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深度越来越浅,直到消亡。第2题,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1.D 2.A

试题详情

5.(2010·江苏启东中学质检)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水循环,在该类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浆岩可转化

为②处的沉积岩。

(3)假设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水循环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理由是

夏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岩层形态看,M处岩

层向下凹陷,为向斜。第(2)题,由图示知,该区域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不断发生转

化,为海陆间循环,①处岩石为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可变成沉积岩。第(3)题,在我

国东南沿海,由于夏季风使得向陆地输送的水汽量最大。

试题详情

4.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B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解析  读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春汛的主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

水,夏汛的主要补给是大气降水,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快行冷锋的暴雨。由于夏季河流

的含沙量很大,可推知该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题组三:水循环

试题详情

3.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 B )

A.台风雨          B.快行冷锋的暴雨

C.地形雨          D.准静止锋的阴雨

试题详情

2.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B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