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901  215909  215915  215919  215925  215927  215931  215937  215939  215945  215951  215955  215957  215961  215967  215969  215975  215979  215981  215985  215987  215991  215993  215995  215996  215997  215999  216000  216001  216003  216005  216009  216011  216015  216017  216021  216027  216029  216035  216039  216041  216045  216051  216057  216059  216065  216069  216071  216077  216081  216087  216095  447348 

(2010·海淀期末)水准仪测量法是高程测量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进行测量的方法,如图甲所示进行测量。据图回答9-10题。

9.已测得A点的海拔为53.195米,通过水准仪A标尺的读数为1.386米,B标尺的读数为0.824米,判断B点的海拔高度及与A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

A.54.581米、1.386米

B.55.405米、2.210米

C.53.757米、0.824米

D.53.757米、0.562米

10.图乙所示为一中学地理活动小组用简易方法测得的某地高程情况,如果该地降水丰富,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较大的溪沟可能有                (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解析 首先通过水准仪A标尺的读数1.386米与B标尺的读数0.824米,算出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0.562米,在此基础上可推算出B点的海拔高度;图乙中显示了各点高程,大致可画出等高线图,由等高线的弯曲可得出有两条溪沟。

答案 9.D 10.B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7-8题。

7.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8.若图示甲、乙、丙三处阴影面积相同,则关于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D.乙的比例尺最小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上的距离和比例尺的知识。第7题,相同经度间的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三艘船中乙位于赤道,距离最远。第8题,图上甲、乙、丙三处阴影图上面积一样,但实际面积乙>丙>甲,则比例尺的大小顺序为甲>丙>乙。

答案 7.B 8.D

试题详情

(2010·辽宁鞍山调研)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 )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6.某幻想家幻想在某年7月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他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解析 第5题,东半球为20°W-0°-160°E,西半球为160°E-180°-20°W;30°-60°

中纬度,60°-90°高纬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第6题,根据地理坐标对跖特点,该幻想家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的地点在(0°,40°E),位于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景观。

答案 5.D 6.B

试题详情

(2010·江苏南京阶段检测)冬至日(12月22日)凌晨4点(地方时)一架飞机从甲地 (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后抵达乙地 (60°N、80°E)。据此回答3-4题

3.飞机途中航向                             ( )

A.一直不变          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

C.先朝西北后朝西南     D.先朝北后朝南

4.这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致需要        ( )

A.16小时      B.12小时      C.20小时     D.24小时

解析 第3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被这两点分成的劣

弧长,因为甲、乙两点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在一个经线圈上,又

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得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因此最近的走法

是先朝北再朝南。第4题,从甲地过北极到乙地,飞了纬度60°,所以飞了60×111=6 660

(千米),用了8个小时。而在60°N上飞行,飞了180°,路程只有赤道上的一半,相当于走

了180×111×0.5=9 990(千米),所用时间为12个小时。

答案 3.D 4.B

试题详情

 (2010·广东江门模拟)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数据”,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

A.坡度:甲>乙        B.气温:丙>丁

C.降水:乙>丁        D.海拔:甲>丙

2.图中四地中,林木分布最茂密的是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 第1题,先根据高程画出等高线,可以看出是两峰夹一鞍部的地形,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且位于阴坡,蒸发少,水分条件最好。

答案 1.C 2.B

试题详情

18.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地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请根据图中等高线与等潜水位线的特征,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3)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解析 河流堆积地貌一般是在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入海口,图中四点中,②地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平原,③④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的侵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甲、乙两地由于所处地形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较大差异。A为湖泊,对河流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答案 (1)B

(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支流多,水量大。

(3)湖泊或洼地。作用:分洪、蓄洪。 

试题详情

17.(2010·浙江五校联考一)模拟实验法是探究地理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你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

(18分)

实验过程

(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

(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

(3)实验材料:4 cm×30 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三合板替代)。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相似。

(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地质构造示意图。

(6)研究结论

①褶皱、断层和地震都属于   作用。

②背斜容易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地球是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规律探究性实验题。在解答问题时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第一,内力作用是促进地壳运动形成地质构造的主要能量;第二,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类型及形成机制;第三,明确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5)

(6)内力 顶部因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山谷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的断层处)

试题详情

(2009·厦门质检)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5-16题。

15.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河流干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解析 第15题,图中四个居民点均位于沿河地带,都靠近水源,其中②③④三地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影响,而①地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较小。第16题,图中最易发展成城镇的点应是位于河流交汇处的③地;M点与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故B选项不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河流的干流从西南向东北流,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时先穿越山脊再经过河谷,地势起伏很大。

答案 15.A 16.D

试题详情

(2009·枣庄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特点分析和读图能力。①处为断层处,不易建水电站,故A项是错误的。②处为冲积扇,是河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B项是错误的。由于该区域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且有针叶林,应在中高纬度地区,而梅雨是在中纬度的长江流域,故C项是错误的。D项,山上为针叶林,山下为阔叶林,是由于热量变化引起的垂直地域分异,故选D。

答案 D

14.在图中⑤河段,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 )

解析 ⑤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河面广阔,河床呈槽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右岸)

侵蚀较北岸强烈,河床较深。C项为“U”型谷,属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 D

试题详情

(2010·南宁市高三期中考试)下图表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 )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11.该河流的丰水期一般在                          ( )

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

C.秋冬两季           D.冬春两季

12.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最可能是                           (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页岩         D.变质岩

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季节,所以丰水期也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而对岸侵蚀作用强。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

答案 10.B 11.A 12.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