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酸雨 B.乙代表水土流失
C.丙代表荒漠化 D.丁代表寒潮
(宁夏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下图回答1-2题。
1.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 )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虽然不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但能够提高蔬菜产量
B.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C.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
D.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2.“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 )高4考1资3源5网
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②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③广天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B 2.C
(天津市河东区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表反映了广东、重庆、新疆和山西四个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四种环境问题发生的强度,表中☆号越多表示灾害强度越大.据此回答3一4题。
11. (36分)(河南省豫南九校2010年高考仿真模拟考试)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岛上热带海滨风光诱人,旅游胜地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如三亚附近有鹿回头、亚龙湾、天涯海角等名胜,最高峰五指山,有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等景观。
(1)分析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有利条件。(14分)
三亚市市区人口仅30余万,却建有航空港,这在国内同等规模城市中是极为少见的。
(2)分析三亚建立航空港的区位因素。(12分)
立足于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生态型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3)读下图,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说明其在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答案 (1)(14分)旅游资源丰富,非凡性突出(2分),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好;(2分)
地理位置优越(或“地处交通要道附近”),交通(海运、航空)便利(2分);毗邻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增加”),市场广阔;(2分)国家政策支持;(2分)土地资源丰富(环境承载量大)(2分);环境优美,污染少(适合发展旅游)(2分)
(2)(12分)
三亚旅游资源丰富(2分),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较多。(2分);
三亚(位于海岛上)与其它地区运距较长(2分),航空速度快,适合发展航空运输;(2分)
三亚(位于我国南部边疆)建航空港利于巩固国防(2分);利于海南岛和南海的开发建设(2分)
(3)(10分)
经济持续发展(1分):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2分)
社会持续发展(1分):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2分)
生态持续发展(1分):通过废水和废弃物(废橡胶)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3分)
4月最新更新
(河南省郑州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图3),回答9-10题。
9.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
10.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 D.荒漠化
答案 9.D 10.A
(江苏省2010年5月份百题精练)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据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城市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
B.有著名的名胜古迹岳阳楼,旅游资源丰富
C.位于二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D.地处著名的春小麦产区,农业基础较好
8.从国土整治角度看,图中甲、乙两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 ( )
A.稀土工业 B.石油化学工业
C.钢铁工业 D.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答案 7.C 8.D
(天津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图4和图5是我国某县2009年农业发展的部分基本数据。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4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9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为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6.若图4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果蔬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5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 )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答案 5.C 6.B
(云南省昆明三中2010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如下表)。回答3-4题。
农业用地构成(%)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
农耕地 |
苹果园 |
林地 |
草地 |
菜地 |
A |
44.1 |
2.4 |
12.9 |
40.5 |
0.1 |
B |
18.1 |
11.6 |
36.8 |
33.4 |
0.1 |
C |
10.1 |
19.6 |
36.8 |
33.4 |
0.1 |
方案 |
侵蚀量比较(%) |
径流量比较(%) |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
|
3~8年内 |
8年以后 |
|||
A |
100 |
100 |
57 |
57 |
B |
64 |
52 |
50 |
88 |
C |
50 |
40 |
48 |
112 |
3.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山西 B.江西 C.广西 D.广东
答案 3.D 4.A
(湖北省仙桃一中2010年高考冲刺训练)图3所示两地区,地势低平,洼地和岗地、丘岭交错起伏。在低洼地挖土成塘,堆土成基(台田)是有效利用土地的好办法。读图回答1-2题。
图3
1.根据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是松嫩平原,地势低平 B.乙地区是太湖平原,光热充足
C.甲所在地区旱、涝碱、风沙危害严重 D.乙地区农业生产用水紧张
2.关于两地生产模式及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地模式能够保持水土,缓解春旱 B.乙地模式可以防治风沙和治理盐碱
C.都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D.都是立体农业的生产模式
答案 1.C 2.B
(江苏省2010年5月份百题精练)读表1和图十三,完成3-4题。
表1: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年 |
40.2% |
44.1% |
6.2% |
1.3% |
8.2% |
3.1978-2008年R河流域( )
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土壤层变薄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4.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
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D.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
答案 3.C 4.D
5.(2010届东海二中考前冲刺卷)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根据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乙)和耕地减少因素构成图(图丙)。
(1)从材料一可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②③⑤三个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是 年。
(2)简要说明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的共同自然条件。
(3)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的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 ① 建设占用耕地(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用地增加) 2002至2003 (2)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季风区,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3)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加快生态治理步伐,减少灾毁耕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减少农村住房占用耕地。 (4)生态退耕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退耕有利于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月最新更新
(天津市和平区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在图中量得王村到张庄的水平距离为3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240000 B.1/100000 C.1/60000 D.1/30000
2.图中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过度垦殖,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0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为适应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改变生产结构
D.为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答案 1.C 2.B
2010年联考题
6月最新更新
9.(08北京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是: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