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6068  216076  216082  216086  216092  216094  216098  216104  216106  216112  216118  216122  216124  216128  216134  216136  216142  216146  216148  216152  216154  216158  216160  216162  216163  216164  216166  216167  216168  216170  216172  216176  216178  216182  216184  216188  216194  216196  216202  216206  216208  216212  216218  216224  216226  216232  216236  216238  216244  216248  216254  216262  447348 

7.下列城市(首都)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

   A.河内--湄公河            B.金边--湄南河

C.万象--红河           D.仰光--伊洛瓦底江

试题详情

6.马六甲海峡(   )

A.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是欧洲到东南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全长约100千米

D.可以通过任何吨位的大型船只

试题详情

5.关于印度尼西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B.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C.北回归线横穿中部        D.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试题详情

4.关于日本首都东京的正确叙述是(   )

   A.是日本最大港口         B.是人口上千万的特大城市

C.位于关东平原的北部       D.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试题详情

3.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人力资源丰富  ③海上航运便利  ④科技水平较高(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下图表示输往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1.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它位于(   )

   A.亚欧板块内部

   B.太平洋板块内部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试题详情

11.读“我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文化构成,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结构指标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0-14岁人口(%)
36.28
40.69
33.59
27.62
65岁以上人口(%)
4.41
3.56
4.91
5.57
老少比例(%)
12.15
8.74
14.60
20.16

2000年我国每十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

大学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半文盲
3611
11146
33961
35701
870

   (l)199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非农业人口数是       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填出表格中A、B、C三字母表示的数并画出相应曲线图。

年份(年)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全国人口
6.6
A
8.3
9.2
9.9
10.5
11.4
非农业人口
1.4
1.3
1.3
1.4
1.7
C
3
非农业人口比例(%)
21
18
16
B
17
21
26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

   A          B          C        

(3)读图说出目前与解放初期比较,80年代以前人口增长比率高的是      (农业、非农业)人口;8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比重高的是        (农业、非农业)人口,说明我国        进程加快,这个变化与当时我国的         政策有关。

   (4)根据上面的图表简要说明我国人口存在的问题。

                                        

                                       

                                        

                                        

(5)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试题详情

10.读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

   (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持续发展,条件是          的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目的。

   (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有(   )

   A.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B.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

   C.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环境标志认证

(4)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               以及        方案,这是全球第        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

试题详情

9.读“人类与环境图”回答下列问题:

(l)人口系统通过社会一经济系统提供          与之发生关系。

   (2)社会-经济系统通过人口子系统提供           发生联系。

   (3)环境要素有                        等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         ,反过来生态系统变化对环境要素也会产生        

   (4)人类活动从环境系统中获取                     ,通过生产、消费又向       排放废弃物,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       系统。

   (5)图中“状态”指由于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压力”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响应”显示社会为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采取的对策。据此将下列内容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括号内:

   ①工厂  ②水污染  ③某些物种消失  ④某地发病率上升  ⑤使用清洁能源  ⑥工人

   (6)图中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说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