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下列城市(首都)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
A.河内--湄公河 B.金边--湄南河
C.万象--红河 D.仰光--伊洛瓦底江
6.马六甲海峡( )
A.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是欧洲到东南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全长约100千米
D.可以通过任何吨位的大型船只
5.关于印度尼西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B.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C.北回归线横穿中部 D.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4.关于日本首都东京的正确叙述是( )
A.是日本最大港口 B.是人口上千万的特大城市
C.位于关东平原的北部 D.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3.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人力资源丰富 ③海上航运便利 ④科技水平较高(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图表示输往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正确的是( )
1.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它位于( )
A.亚欧板块内部
B.太平洋板块内部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1.读“我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文化构成,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结构指标 |
1953年 |
1964年 |
1982年 |
1990年 |
0-14岁人口(%) |
36.28 |
40.69 |
33.59 |
27.62 |
65岁以上人口(%) |
4.41 |
3.56 |
4.91 |
5.57 |
老少比例(%) |
12.15 |
8.74 |
14.60 |
20.16 |
2000年我国每十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
大学及以上 |
高中 |
初中 |
小学 |
文盲、半文盲 |
3611 |
11146 |
33961 |
35701 |
870 |
(l)199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非农业人口数是 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填出表格中A、B、C三字母表示的数并画出相应曲线图。
年份(年) |
1960 |
1965 |
1970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全国人口 |
6.6 |
A |
8.3 |
9.2 |
9.9 |
10.5 |
11.4 |
非农业人口 |
1.4 |
1.3 |
1.3 |
1.4 |
1.7 |
C |
3 |
非农业人口比例(%) |
21 |
18 |
16 |
B |
17 |
21 |
26 |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
A B C
(3)读图说出目前与解放初期比较,80年代以前人口增长比率高的是 (农业、非农业)人口;8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比重高的是 (农业、非农业)人口,说明我国 进程加快,这个变化与当时我国的 政策有关。
(4)根据上面的图表简要说明我国人口存在的问题。
。
。
。
。
(5)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10.读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
(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持续发展,条件是 的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目的。
(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有( )
A.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B.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
C.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环境标志认证
(4)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 、 以及 方案,这是全球第 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
9.读“人类与环境图”回答下列问题:
(l)人口系统通过社会一经济系统提供 与之发生关系。
(2)社会-经济系统通过人口子系统提供 发生联系。
(3)环境要素有 、 、 等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 ,反过来生态系统变化对环境要素也会产生 。
(4)人类活动从环境系统中获取 和 ,通过生产、消费又向 排放废弃物,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 系统。
(5)图中“状态”指由于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压力”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响应”显示社会为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采取的对策。据此将下列内容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括号内:
①工厂 ②水污染 ③某些物种消失 ④某地发病率上升 ⑤使用清洁能源 ⑥工人
(6)图中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和 ,说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和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