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年成都质检)下面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气象站一周内测得一次冷锋天气过程气温的垂直变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上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17.该地可能出现
( )
A.大风、降水、降温天气 B.沙尘暴、降温天气
C.连续的阴雨和增温天气 D.长时间的晴朗天气
18.图中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时段是
( )
A.①之后 B.②前后
C.③前后 D.④之前
[解析] 冷锋过境前气温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冷锋过境时气温逐渐降低,在冷暖气团交接处出现逆温现象,其逆温层自近地面逐渐向高空转移;冷锋过境后气温骤降。故选D项。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水和降温等天气,不会出现增温和长时间的晴朗天气;长江流域沙尘暴天气几乎不会出现。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降水等天气,排除B,D。而①图中的逆温层出现在3 000米至4 000米高空,表明此时已经处于冷锋过境的后期,而③图中的逆温层出现在1 000米至1 500米高空,过,表明正处于冷锋过境时,出现降水的几率最大。
[答案] 16.D 17.A 18.C
(2010年浙江联考)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杭州某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4-15题。
日期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最低气温 |
23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8 ℃ |
28 ℃ |
25 ℃ |
最高气温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8 ℃ |
30 ℃ |
天气 |
多云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阴 |
风力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较强偏北风 |
14.9月15日-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15.9月24日,杭州地区
( )
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C.开始进入秋季
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解析] 第14题,分析9月15日-23日的日温差即可知其大致变化规律是增大,与天气状况有关,多云天气白天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大气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性强,日温差小,晴朗天气日温差大。第15题,9月24日天气转阴,故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答案] 14.D 15.B
(2010年湖北联考)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2.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若图中②、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不同 B.经度位置不同
C.大气环流不同 D.下垫面状况不同
[解析] 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近地面同一高度陆地的气压比海洋高,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再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④地吹东南风。
读图可知,①②两处有云层,云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有保温作用,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小;但图中①处位于海洋,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①处昼夜温差最小。
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上,且②地位于大陆的东岸,④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因为②地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④地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所以是大气环流不同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
[答案] 11.A 12.A 13.C
(2009年浙江绍兴期末)下图示意某一等压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9-10题。
9.若图为北半球,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
A.④或⑤ B.③或④
C.⑥或⑦ D.⑤或⑥
10.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
A.③或⑦ B.①或⑧
C.⑦或⑧ D.②或③
[解析] 第9题,若P1>P2,则箭头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转,风向应是箭头④(考虑摩擦力)或③(不考虑摩擦力)。第10题,若P1<P2,箭头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摩擦力忽略不计,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箭头③或⑦符合题意。
[答案] 9.B 10.A
读右图,完成6-8题。
6.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7.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乙处多锋面雨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
8.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④气流动力作用上升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②气流动力作用下沉
[解析] 本组题考查同一图形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状态。第6题,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甲处气温高,气压低,乙处气温低,气压高;高空正好相反。第7题,中纬度环流,③是西风带,温暖湿润,乙是副热带高压带,多晴朗天气。第8题,夏季的东亚季风环流,甲是大陆,低压区,乙是海洋,高压区,受海陆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
[答案] 6.C 7.A 8.D
(2010年烟台模拟)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回答3-5题。
3.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
A.25 ℃ B.12 ℃
C.10 ℃ D.8 ℃
4.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图甲中没有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为10 ℃,则考虑温室效应作用,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温度要稍高于10 ℃。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即图乙中的④(大气逆辐射)增强。地球变暗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的结果,即②增强。
[答案] 3.B 4.D 5.B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
A.东亚季风 B.气压带、风带
C.海陆间水循环 D.冰岛效应
[解析] 第1题从沙石、水、昼夜环境、测定温度推断,该实验是为测定海陆热力差异进行的。第2题东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答案] 1.C 2.A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Ⅰ-Ⅳ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别是:(4分)
Ⅰ________洲,Ⅱ________洋,Ⅲ________海峡,Ⅳ________河。
(2)图中大陆东岸的洋流性质为________,其洋流名称为________,西岸的洋流流向为________。(3分)
(3)图中A、B、C、D四点处,海水水温最低的是________。(2分)
(4)图中①、②、③三支洋流,________洋流沿岸有荒漠景观,________洋流附近有大渔场。(2分)
(5)若在C点处有一艘油轮发生石油泄漏,B、E两点受污染较严重的是____________。(1分)
[解析] 据大陆轮廓判断图为南美洲大陆,大陆东岸为巴西暖流,大陆西岸为秘鲁寒流。全球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偏高。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在此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由于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故C处的石油污染会随洋流流向B海区。
[答案] (1)南美 太平 麦哲伦 亚马孙
(2)暖流 巴西暖流 自南向北
(3)C (4)③ ③ (5)B
27.下图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是乙地从B河引水的中继水库。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由A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明渠后,丙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乙地现有水源(包括从B河引水)不能满足其今后发展的需要,试列举可能的应对措施。(6分)
[解析] 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可知,引水明渠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即易发生水污染。水源地周围发展的产业必须是无污染的。乙地位于中纬度半湿润地区,降水偏少是缺水的自然原因,而且由于工业和城市发展需水量大增造成水资源更加紧张,解决此问题关键措施是节水,然后是调水、收集雨水,因为靠近海洋,可以考虑海水淡化等措施。
[答案] (1)严格限制所有对水源有污染的生产活动。
(2)节约用水;改革技术,提高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其他地区寻找水源),进行跨流域调水;(研发新技术,加大)海水淡化(量);收集雨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