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09年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局部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及判图分析解答能力。据经纬网首先确定为我国海南岛的局部,这就可以认定它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再由日照时数等值线的分布分析可以得出为冬季,故越往西南日照时数越多。
答案:如图: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5.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甲地位于南半球,1月份前后气温最高,7月份最低,且沿岸有暖流,冬季气温较高,因此②曲线最相符。
4.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解析:选C。甲乙两地位于南纬33°附近,降水的影响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从比例尺来看,两地相距200km左右,大陆东岸有暖流,降水巨大的差异,最可能是地形的因素引起的,甲地位于沿海迎风坡上,降水量大。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选D。M位于新疆境内,气压最高为冬季,巴西正值雨季;尼罗河为枯水期;美国正处于冬季。
(2009年高考海南卷)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图2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4-5题。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解析:选C。M、N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朗;P地位于低压槽内,多阴雨天气。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选A。据图可判定N为东北风。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洋流: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的是________,属于寒流的是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的是________,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
(4)假若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则A处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它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洋流)交汇形成的。
(5)假若图中海域为太平洋,请用字母B标出太平洋东南部另一世界著名渔场的大概位置。
答案:(1)赤道逆流 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2)①、② ③、④ (3)①、④ ②、③
(4)纽芬兰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5)图略(标在箭头④西侧,为秘鲁渔场)
6.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解析:第5题,环节①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陆地上空的大气降水,它是地表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环节②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③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海洋水蒸发,它可使海洋水深缩而造成盐度升高;环节④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它的运动距离受下垫面因素中的地形、地势的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第6题,图示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①为暖流,它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②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③为寒流,它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④为南赤道暖流。
答案:5.A 6.B
5.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4.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解析:选BD。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应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主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5-6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