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地形因素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自然通风、日照效果等。回答19-20题。
19.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 )
20.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能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日光照耀,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B.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
C.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
D.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18.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
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酸雨
17.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应该是 ( )
A.大城市人口向西部迁移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迁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 D.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
16.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
B.新中国以来,我国曾出现短暂“逆城市化”现象
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下面为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回答14-15题。
14.关于这两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乙城市所在国,城市化水平高
C.甲城市所在国,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
D.乙城市所在国,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
15.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业现代化发展,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3.下列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
A.高大密集的建筑群体 B.工业、交通、家庭排放的废气、废热
C.城市中水域和绿地的能量调节 D.城市中众多的交通、管理设施
4.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提高肥共汽(电)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抑制私人出租车 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5.以下关于世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规模不断增长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6.城市化进程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工业革命的开展
7.下列国家中,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 )
A.埃及 B.印度 C.新加坡 D.中国
8.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城市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规模无限制扩大 D.中小城市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环境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9.我国大部分城市存在煤烟型污染,污染尤其严重的是 ( )
A.北方冬季 B.北方夏季 C.南方冬季 D.南方夏季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0-13题。
10.此图说明该地区 (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大约有50%的人口在郊区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11.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国家中的 ( )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12.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13.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有 (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解析]此题重在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梳理与对应分析,理解教材与读图分析要同时兼顾,方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判断选择与原理分析。
[答案](1)劳动力 生产资料 科学技术;(3分)(2)AC;(2分)(3)ABD;(3分)(4)玻璃温室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室内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过玻璃,从而起到温室效应。(4分)
(二)双项选择题
19.AD[解析]从图像分析,①为埃及长绒棉种植,②为印度西北部棉花种植,光照充足与有灌溉水源是主要生长条件。
20.AB[解析]世界上三大产棉区为美国、中国、中亚,埃及是重要长绒棉产区。
21.AC[解析]夏季白天高温,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能量少,因而积累的糖分多,瓜果特别甜。
22.BD[解析]当地最低温度低于0°C,且高温时雨水较多,为温带季风气候区。
23.AB[解析]温带季风气候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寒潮和春旱。
24.AD[解析]发展花卉业需要适宜的气候,方便的水源,快捷的交通,一定的生产技术和保鲜技术,接近消费市场等。
25.AC[解析]该地与荷兰存在差距,应在向荷兰借鉴与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采取措施。以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6.AD[解析]交通运输、保鲜冷藏的发展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气候、土壤、地形都属于自然因素。
2.A[解析]最密切的因素是夏季火热干燥,这对提高葡萄品质(含糖量高)极为有利。
3.A[解析]南北方小麦与水稻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水热配合差异)。
4.D[解析]我国西北自然特征以干旱为主,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水资源不足。
5.B[解析]西藏自然的最大特征是“高寒”,耐寒的青稞是最具特色的农作物。
6.D[解析]大棚蔬菜在我国北方迅速发展,主要是适应其市场需求,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为其提供了保障。
7.B[解析]“温室无土栽培”是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增产,适应市场更大需求的表现。
8.B[解析]四省区所在地区是东南丘陵酸性红壤地区,茶树适宜于酸壤特性。
9.C[解析]远距离商品供应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
10.C[解析]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不足,水源条件是此地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
11.C[解析]图示(经纬度)地区为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最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是茶树。
12.D[解析]与东北平原比,该地纬度低,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条件是热量丰富。
13.C[解析]东南丘陵最大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与酸性土壤改良。
14.C[解析]灌溉水源改变了自然水分不足,大棚则改变了原有热量不足,这是对自然因素改造最明显的两个方面。其它则以社会经济因素为主。
15.A[解析]改小麦种植为蔬菜种植,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的发展。受政策、交通、科技影响不大。
16.A[解析]埃及长绒棉主要分布于尼罗河沿岸谷地,主要依赖于灌溉条件。
17.B[解析]主要的自然条件是地形低洼,于是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蔬菜等。
18.D[解析]低纬热带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对作物生长不利,降水量少于400mm的地区可发展旱作农业;丘陵和山地的缓坡还可种植庄稼。
27.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必要的投入,除此之外,农业投入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
(2)属于生产资料的农业投入有 ( )
A.化肥、农药 B.地形、土壤
C.农作物种子 D.热量、光照
(3)农业科技投入包括 ( )
A.改革耕作方式 B.培育良种 C.制造生产工具 D.改进灌溉技术
(4)简述玻璃温室利用光热条件的原理。
[答案与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