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 )
A. 彼此孤立存在的 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
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D. 彼此间杂乱无章的
2.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 )
A. 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 B. 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 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
3.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使大气中增多的化学元素是( )
A. 碳 B. 氧 C. 氮 D. 氢
4.能正确地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的是 ( )
A. 沙漠地区的骆驼刺 B. 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C. 荷兰的围海造陆、日本的人工岛 D. 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5-7题。
5.影响稀树草原的形成最主要是 ( )
A.深居内陆,难以受海洋影响
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C.终年受高压带控制
D.受地形的影响
6.亚寒带针叶林带属于 (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7.苔原与亚寒带针叶林划分界线是 ( )
A.最冷月0℃等温线 B.最热月10℃等温线
C.最冷月-10℃等温线 D.最热月0℃等温线
(二)双项选择题
19.CD[解析]我国劳动力数量充足,就业压力依然形势严峻;地区间经济水平和城乡差异较大。
20.BC[解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输入地应为城市;农民外出务工有多种目的,不只是为了增加收入。
21.AC[解析]一般而言,高学历人群比低学历人群,青年人群比老年、少年人群,男性比女性更富于迁移性。
22.BC[解析]1990-2000年,该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而郊区人口呈上升趋势,因此人口流动表现为逆城市化。
23.BD[解析]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原因应该是交通条件改善及城市布局变化所致。
24.BD[解析]图中显示该国老人比重上升较快,会出现老龄化现象,并相应加重社会负担。
25.AD[解析]从三图对比可知平均寿命延长(老人比重增大),且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
26.AB[解析]未来20年,我国可能迎来人口总量、老龄化、就业压力高峰期,不会有劳力缺乏或人口负增长(因为基数大及原有人口年龄结构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世界上德国、俄罗斯、匈牙利和日本的人口呈负增长。
2.B[解析]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农业文明时期,需要劳动力很多,出生率高,而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升高。
3.C[解析]人口再生产模式(类型)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4.A[解析]原始型与传统型时期,由于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出生率都高。
5.C[解析]现代型应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6.D[解析]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知①的自然增长率最高。
7.C[解析]人口再生产模式先后顺序是原始型④、传统型①②到现代型③。
8.A[解析]巴基斯坦是南亚人口大国,表现为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9.C[解析]日本虽是人口过亿大国,但由于人口呈负增长,已出现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所以鼓励生育。
10.C[解析]影响人口死亡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新兴移民城市,年轻人创业的摇篮,所以人口结构年轻是死亡率低的原因。
11.B[解析]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与A项目方向相反;CD两项为19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的特点。
12.D[解析]旅游过程中的人口位置不涉及定居,属于临时性的人口流动。
13.D[解析]德国、南非、埃及、日本等国定居移民并不多,完全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组合是加拿大和新西兰。
14. A[解析]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量较少是受计划经济与严格户籍管理限制所致。
15.C[解析]我国经济重心并未改变(仍在东部);自然环境变化与文教发展对人口迁移数量、频率、空间扩大影响并不大,主要是交通方便的作用明显。
16.A[解析]注意题中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要求,应是经济因素。
17.B[解析]从数量对比上是女性略多于男性;材料无法反映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迁入人口中青年人口较多。经济因素应是主要因素。
18.D[解析]迁入以年轻人为主,加剧就业紧张;增加该市绝对被抚养对象;对该市经济发展有利,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24-26题。
24.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可能会有 (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社会负担会加重
25.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将会是 ( )
A.平均寿命延长 B.平均寿命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 D.平均寿命女性长于男性
26.我国未来20年内人口将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双重压力 B.国家和社会负担比较重
C.劳动力缺乏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D.人口出现负增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分)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据报载近期中国进入“抢聘”民工的时期。北京和天津等23个城市在2006年春节后大规模招聘民工,港资厂林立的珠三角正面临更严峻的“抢民工潮”。2006年春节后,深圳和广州都出现超过几十万的职位空缺。在这种情况下,各大企业只有各出奇谋网罗民工,有厂商高薪招聘,亦有港资和台资厂调动大巴,深入四川、湖南山区农村“抢人”。结合材料完成下列19-20题。
19.出现上述“抢人”现象的原因是 ( )
A.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
B.我国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绩,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已大大缩小
C.经济因素依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D.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价格在上涨,山区劳动力廉价
20.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输入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B.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
C.通过劳动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D.农民工外出打工只为了增加经济收入
21.下列人口比较富于迁移性的是 ( )
A.中青年男性 B.离退休人员 C.高学历人群 D.青少年儿童
下图是“某市1990-2000年不同方向人口密度分布曲线”图,据图回答22-23题。
22.1990-2000年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A.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B.人口向郊区发展
C.这种人口分布变化是大城市人口分布的发展趋势
D.这种人口分布变化在发达国家不明显
23.引起该市人口变化的原因是 ( )
A.环境恶化
B.交通条件改善
C.工业化速度加快
D.城市布局变化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某城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17-18题。
年龄段 |
0-14 |
15-29 |
30-44 |
45-59 |
≥60 |
男性人口(万人) |
5.04 |
25.14 |
14.68 |
4.94 |
1.76 |
女性人口(万人) |
3.84 |
37.10 |
11.63 |
4.01 |
17.8 |
1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老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状况 B.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16.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
A.经济因素 B.气候因素 C.战争因素 D.交通和通信因素
15.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频率加快,空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经济重心的改变
C.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与方便 D.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