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下列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的比较,一般能成立的是 ( )
A.平原大于山区 B.热带大于温带 C.城市小于农村 D.内地大于沿海
11.武汉能够成为国内中部地区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 ( )
A.河网稠密,湖泊众多 B.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
C.是京广铁路和长江干流的交接处 D.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城市
10.影响山区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技术条件 D.消费水平
9.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
②我国湖南省的长沙是一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③一个地区交通线的变化,不会给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产生多大影响;
④古代邯郸城是在两条驿道的交会点上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对商业网点选择有利的条件是 ( )
①靠近发展林牧业产品的地区;②靠近商品生产基地;
③处在高温多雨地区;④处在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在西安的市场上居民能买到鲜活的海产品,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条件 B.居民的需要
C.运输条件进步与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D.养殖业发达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市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而成 ( )
A.交通 B.科技 C.人口 D.资源
2.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
A.它周围有比较稳定的顾客 B.它周围有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C.有较大的大型运输码头 D.要有便利的航空运输条件
3.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的服装市场的形成,是以 ( )
A.市场最优原则选择区位 B.交通最优原则选择区位
C.环境最优原则选择区位 D.土地最廉价原则选择区位
4.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中心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最好
C.市中心交通最优,便于商业区职工上下班 D.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群体
山东临清市地处京杭大运河边,明清时期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船来车往,富商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皇家御用。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城市相比临清市明显发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经济久发达的县市之一。随着京九线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发展的机遇。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资源 B.文化教育 C.“临清砖”的生产 D. 交通方便
6.新中国成立后导致临清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 B.战争和灾害
C.“临清砖”的停产 D.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二)双项选择题
19.BC[解析]该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围绕制糖工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此应接近原料地。
20.CD[解析]不履行《京都义定书》义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国与国之间责任与义务公平。过度放牧、竭泽而渔违背的是持续性原则。
21.BD[解析]休渔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鱼类的产卵繁殖,实现持续利用。
22.BD[解析]环境问题不包括资源问题,保护生态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
23.BC[解析]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相对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AB[解析]a为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b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物种减少应为人类过索取森林资源引起的,海啸、地震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25.AB[解析]耕地高程大于海平面上升的40-50厘米,所以不会淹没耕地;但会破坏港口设施,滩涂面积减少,使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农业盐碱化。
26.BC[解析]全球变暖的两大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砍伐和CO2排放量增加。臭氧层破坏影响较小;SO2排放是产生酸雨。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注意理解人类的能力与自然之间态度关系,是正确选择的关键。
2.D[解析]工业文明时期, 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人类对自然的采用能力迅速增强,对环境的破坏也迅速增强,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与尖锐。
3.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渔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思想,属于持续性原则。
4.D[解析]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只是污染的具体类型。
5.B[解析]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所以四城市中伦敦最早出现环境质量大幅下降。
6.D[解析]污染并非不可避免,应先治后排;环境问题不会自然解决;大量排污工业应加强治污,并非不能兴建;减排或尽量不排污染物是正确态度。
7.D[解析]图示环境质量是先降后升,表明随相关国家环境政策改变,采取治理措施后,环境质量可得到改善。
8.C[解析]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因此,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靠发展生产力。
9.D[解析]破坏性地震是自然灾害,其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10.B[解析]南水北调,发展生产,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和谐统一。
11.B[解析]可持续发展并非只是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应对污染先治理后排放;各国人口并非都要逐年减少,应因国而异;过度消费不利于持续发展,应当停止。
12.D[解析]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是基础,经济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
13.C[解析]材料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国家和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说明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14.B[解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三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巴西雨林破坏带来的是温室效应的明显加强。其他三项都是地区性环境问题。
15.C[解析]对于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人类应审视并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但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是自然环境提供的,是人类无法改变的。
16.D[解析]由于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水污染加重,破坏了白鳍豚的生存环境,导致其数量越来越少。
17.C[解析]商品包装考究、一次性筷子、杯子是对资源浪费;但一次性注射器则是对身体健康的保证,应提倡。C项可节省能源和减少氟里昂排放。
18.A[解析]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国情最大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