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a 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气温日较差大
24.图中a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 B.冬小麦
C.甜菜 D.棉花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9.下列有关东北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地域单元完整 B.资源丰富
C.只包括黑、吉、辽三省 D.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20-22题。
20.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季风风向 D.纬度位置
21.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但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C.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22.针对东北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区将建设全国性的( )
A.商品粮基地 B.商品棉基地
C.林业基地
D.牧业基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受气候条件制约的是 ( )
A.作物品种 B.耕作制度 C.生产季节 D.农业机械
2.关于气候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
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最北部的180天左右
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的影响
D.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
3.东北地区农事活动特点是 ( )
A.秋播、春管、夏收 B.春播、夏管、秋收
C.夏播、秋管、冬收 D.秋播、春夏管、冬收
4.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5.东北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排列顺序的是 ( )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C.作物:冬小麦、春小麦、甜菜 D.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
6.下列关于东北经济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B.重要农业基地和轻工业基地
C.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D.农业非常发达而重工业基础薄弱
7.易使东北农作物受到影响的是 ( )
A.春旱 B.低温冷害 C.伏旱 D.洪水
8.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冬小麦、棉花 B.春小麦、水稻 C.玉米、高粱 D.春小麦、大豆
9.下列关于东北沼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沼泽是生态系统;②沼泽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③沼泽可缓解气温的日、年变化;④应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东北沼泽,以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东北林区开发所造成的问题是 ( )
A.黑土退化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盐碱化 D.湿度过大
11.“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1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 )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B.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
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
14.东北国土开发整治的一个方向就是发挥 ( )
A.劳动力资源优势 B.土地资源优势 C.气候资源优势 D.动物资源优势
15.关于东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干旱风沙区 B.位于东北平原多林地区
C.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成效显著
16.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比较,主要区别是 ( )
A.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B.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小麦
C.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17.下列著名的畜牧优良品种中,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
A.牦牛 B.滩羊 C.细毛羊 D.三河牛、红牛
18.东北区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省区是 ( )
A.黑 B.辽 C.吉 D.内蒙古
判断22-25题。
22.图中①、②的地理含义分别是 ( )
A.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C.光合作用、释放氮气
D.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23.图中腐殖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释放钾、磷、钙等养分元素,供植物吸收
B.增加土壤空隙、保证充足的空气
C.释放以氮为主的养分,供植物吸收
D.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供植物直接吸收
2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 ( )
①有机质的累积 ②岩石风化 ③地下水吸收 ④养分元素富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如果该示意图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考虑到淋失作用的存在,则该地的土壤特点是
( )
A.土质疏松,富含钙质 B.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C.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D.碱性土壤,富含钾、钠等养分
图7是我国东部某河流的径流变化图,据图判断19-21题。
19.根据径流的变化特征,①、②、③的补给类型分别是 ( )
A.雨水、地下水、冰川融水
B.地下水、雨水、湖泊水
C.雨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D.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20.调节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理想措施是 ( )
A.跨流域调水 B.围湖造田
C.修建水库 D.保护湿地
21.读河流5、6月份径流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
A.春耕生产,农业灌溉用水增加
B.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
C.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
D.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图8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16-18题。
16.甲图中 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17.若该地多山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8.乙图为甲图中某地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刚好位于O点,则其最佳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4-15题。
14.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15.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
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回答12-13题。
12.该考察船到达B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
A.11月
B.3月
C.6月
D.9月
13.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
A.28° B.42° C.48° D.62°
1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北京时间8时整的是(提示: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2时) ( )
一极地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B地,到达之日,B地
读太阳直射点在P点,某时刻以P点为中心周边地区的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完成8-10题
8.M点的纬度位置是 ( )
A.50°N B.40°N
C.20°N D.55°N
9.此日,M点是 ( )
A.昼长夜短
B.8点钟日出
C.太阳高度角将变大
D.昼夜等长
10.N地此时的地方时是 ( )
A.12时 B.13时20分 C.11时40分 D.13时4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