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农业的区位选择: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冬小麦。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
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
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实例:
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大豆--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热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能力训练]
4、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季节性、周期性)
(3)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投入比重在逐渐增加。
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占60%以上。
产出:农产品--部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
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地区。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
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
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
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
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粗放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自给农业。
密集农业--种植园、商品谷物、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农业
水稻种植--自给农业。
|
|
投 入 劳动力、动植物、科技
分 类
导 致 从农业生产 从投入 从产品
农业生产特点 对象分类 因素分类 用途分类
|
|
|
|
|
|
域 节 期
性 性 性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地域性)
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季节性、周期性)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地域性)
1、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
别造成。
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周
期性。
地域性原则: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原则:不违农时。
实例:
18、(1)④处地处西南,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⑤深居内陆,降水较少 (2)⑥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冬季,盆地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北方寒冷气流,所以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高。 (3)土壤较为贫瘠,为中低产田,春旱、多大风天气易发生洪涝灾害 (4)棉纺织、毛纺织
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C 2、A 3、A 4、B 5、D 6、D 7、A 8、B 9、B 10、B 11、C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
(2)分析⑥、⑦两地年纬度接近 ,但气温有明显差异的原因
(3)分析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 。
(4)①、③两地都发展了纺织工业,①发展 工业,③发展 工业。
[能力训练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