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0·南昌模拟)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3-6题。
3.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 ( )
A.1.5℃ B.2.5℃ C.15℃ D.25℃
解析: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温度降低6℃,故①②两地相差15℃。
答案:C
4.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 ( )
A.A1 B.B1 C.C1 D.D1
解析:①地的辐射A1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吸收较少,因此A1以可见光为主。
答案:A
5.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 )
A.两者均增强 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解析: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2减弱,大气逆辐射D2将增强,故选C。
答案:C
6.①②两地热力状况 ( )
A.A1>A2 B.B1>B2
C.C1<C2 D.D1>D2
解析:A1、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1地势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A2正好相反,所以A1>A2。
答案:A
(2010·北京西城区测试)读下图,回答1-2题。
1.导致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距海远近
C.大气环流 D.地形因素
解析:甲乙两地等温线闭合,可能是受地形影响。
答案:D
2.甲、乙、丙三地一月均温比较 ( )
A.甲地最高 B.乙地高于丙地
C.丙地高于甲地 D.乙地最高
解析:甲地气温在-8℃--6℃之间;乙为-16℃--18℃之间,故气温最高。
答案:A
“月球探测线路图”,回答14-15题。
14.月球探测器探月的线路依次是 ( )
A.1、2、3、7、4、5、6 B.3、2、1、7、4、5、6
C.1、2、3、7、6、5、4 D.3、2、1、7、6、5、4
15.研究月球对人类未来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研究月球表面的沉积岩有利于探索太阳系的形成
B.在月球建天文观测站效果更好
C.从月球发射航天器会节省很多燃料
D.开发3He能源,缓解地球能源紧张状况
解析 第14题,月球探测器运行过程中,先是绕地球运行,轨道半径越来越大,而后是
离开地球,奔向月球;在绕月运行时,轨道半径越来越小,最后稳定在6的路线轨道。第
15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因而也就没有风、流水等的外力作用,故月球表面的岩石
不应是沉积岩,A错。
答案 14.B 15.A
知识完成12-13题。
12.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 )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13.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 )
A.耀斑频繁爆发 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增多 D.地球磁场增强
解析 第12题,太阳活动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或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小年
的平均间隔时间。第13题,耀斑和黑子都具有约11年的周期,当黑子增多时,耀斑也会
相应增多、增强;两极不可能同时出现极光现象;黑子活动与全球各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具
有相关性,但不一定呈正相关;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乱地球磁场,从而产生磁暴现象,
因而BCD的表述都不正确。
答案 12.C 13.A
(原创题)宇宙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2020年中国有望实现载人登月。结合
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据此回答8-11题。
日期 |
90°N |
70°N |
50°N |
30°N |
0° |
30°S |
50°S |
70°S |
90°S |
3月 21日 |
0 |
316 |
593 |
799 |
923 |
799 |
593 |
316 |
0 |
6月 22日 |
1 110 |
1 043 |
1 020 |
1 005 |
814 |
450 |
170 |
0 |
0 |
9月 23日 |
0 |
312 |
586 |
789 |
912 |
789 |
586 |
312 |
0 |
12月 22日 |
0 |
0 |
181 |
480 |
869 |
1 073 |
1 089 |
1 114 |
1 185 |
8.70°S在6月22日的天文辐射量为0卡/平方厘米的原因是 ( )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阳高度极小
9.50°N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原因是 ( )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D.白昼为一年中最长
10.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不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极昼期长短不同 B.极地冷高压强度不同
C.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D.日地距离不同
11.从以上分析,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 ( )
①日地距离 ②冰川的反射率 ③正午太阳高度 ④气压高低 ⑤白昼长短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 D.③⑤
解析 第8题,6月22日70°S为极夜,不能获得太阳辐射。第9题,12月22日50°N
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获得的天文辐射量也最小。第10题,北极与南极天
文辐射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22日和12月22日,这时地球分别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
远日点和近日点附近。第11题,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日地距离、
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等。
答案 8.A 9.C 10.D 11.B
(2009·南通调研)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
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6-7题。
6.“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解析 银河系的主体直径是8万光年,而“水世界”类地行星距离地球仅40光年,说明该
行星在银河系之中。结合题目提供的材料可知,该行星上不存在生命是由于其距离恒星太
近,温度太高造成的。
答案 6.C 7.B
(2010·泉州期中)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
5.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 )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这里降水稀少,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
弱少,加上这里地势较高,因而太阳年辐射总量高。
答案 D
(原创题)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
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
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
(2010·淄博模拟)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 )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 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
4.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 )
A.太阳风 B.核能 C.太阳能 D.光能
解析 第3题,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是围绕地球,地球属于行星,围绕行星的轨道是卫星
轨道。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电池利用的是太阳光,其开发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
答案 3.D 4.C
(2009·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5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