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6409  216417  216423  216427  216433  216435  216439  216445  216447  216453  216459  216463  216465  216469  216475  216477  216483  216487  216489  216493  216495  216499  216501  216503  216504  216505  216507  216508  216509  216511  216513  216517  216519  216523  216525  216529  216535  216537  216543  216547  216549  216553  216559  216565  216567  216573  216577  216579  216585  216589  216595  216603  447348 

 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E点的气压值可能是                    ( )

A.1 006百帕      B.1 010百帕

C.1 018百帕       D.1 022百帕

解析:据图可知陆地上形成高压,气压梯度为4百帕,E大致位于北美大陆西侧,是高压中心,有可能是1 022百帕。

答案:D

14.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解析:甲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东南部,吹西北风;乙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西南部,吹东北风;丙位于南半球高压中心的西北部,吹东南风;丁大致位于南半球低压中心的北部,吹西北风。

答案:A

15.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点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寒冷干燥  B.乙:温和湿润

C.丙:炎热少雨  D.丁:高温多雨

解析:甲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乙为热带季风气候,干季降水稀少;丙受高压控制炎热少雨;丁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受低压控制,高温多雨,是湿季。

答案:B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若此图表示地球上的风带分布,则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可先从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根部补绘出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箭头,然后比较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再考虑西风带的风向,则②图可以表示南半球风带分布情况。

答案:B

12.若此图表示的是天气系统,那么能够正确表示冬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系统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如果此图表示天气系统,①、②两图中的气流既有向内流的,又有向外流的,为错图;③、④两图中的气流都由中心流向四周,都为高气压(反气旋),但气流偏转的方向不同,③向右偏表示北半球、④向左偏表示南半球;冬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如③图所示。

答案:C

试题详情

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9.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 )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美洲南部的温度低于甲地

C.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D.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

10.以下关于甲、乙、丙地的正确说法是                 ( )

A.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D.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解析:从图中可知,甲地气温为-40℃,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乙地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受暖流和西风影响,气温在0℃以上,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带,丙地纬度较高属于人口稀少区。甲、乙之间的河流大多流向北冰洋,每年都有凌汛发生。

答案:8.C 9.D 10.C

试题详情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地气流辐散,为高压中心;②地为低压中心;③、④地为低压槽。

答案:A

6.图示月份                           ( )

A.东北平原小麦收获

B.开普敦气候炎热干燥

C.是南极地区臭氧空洞最大的季节

D.塔里木河流量最大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东北平原小麦秋季收获;南极臭氧空洞最大的月份一般为10-11月,属于南极地区的春季;塔里木河流量夏季最大。

答案:B

7.图中⑤地盛行风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解析:图中⑤地盛行西风,其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B

    (2010·南昌模拟)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

试题详情

4.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该季节海洋上的气压较高,为北半球的夏半年;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的影响。

答案:B

试题详情

3.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解析:由图可知,②地的气压差异比①地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比①地大,风力也较①地大。

答案:B

试题详情

 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①是西南风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      D.②是冷性气流

2.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高山气候

解析:从图中“极锋”信息可知②气流来自极地高气压带,属于冷性气流。①为西风带,受其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形成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D 2.B

 (2010·潍坊监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

3-4题。

试题详情

 [课时作业]

试题详情

28.下面两幅图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部差异,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中国河流水系与内外流区域图中的乙区域属于  流域;中国的季风活动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在M锋面的控制下会出现  天气。

(2分)

(2)描述两幅图主要表现的地理现象(内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空间关系,并简要分析原因。(6分)

(3)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简述这首歌谣反映的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6分)

(4)世界上羊绒品质最好的阿尔帕斯羊生长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简述鄂尔多斯高原牧羊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6分)

解析:(1)读图可知,乙区域属于北冰洋流域;当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江淮准静止锋控制时,会出现梅雨天气。(2)季风区与外流区基本重合,因为外流区的河流都流入海洋,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3)歌谣反映的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4)鄂尔多斯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要合理放牧(轮转放牧、圈养),才能可持续发展;从技术与经济方面看要建设人工草场、开辟水源、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1)北冰洋 梅雨

(2)季风区与外流区基本重合,非季风区与内流区基本重合。原因:季风区与外流区属于海陆间大循环。非季风区与内流区属于内陆循环(陆地循环),少数不重合地区受地形影响。

(3)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

(4)合理放牧(轮转放牧、圈养);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作物);开辟水源;改善交通条件等。(答任意三条)

试题详情

27.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降温幅度最小的两个高原是     ,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因素为       。(3分)

(2)此时我国河西走廊和东南沿海地区的风向分别为    。(2分)

(3)分析A区降温幅度大的原因。(3分)

(4)图中A及东侧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6分)

解析:第(1)题首先应明确我国四大高原所处的地理位置,然后结合图中降温的区域即可得出;其影响较小的原因主要是高原地势高,受冬季风的影响小。第(2)题可以根据图中的风向标来判断。第(3)题降温幅度大小既要考虑到强冷空气的作用,又要考虑到该区域降温前的气温。第(4)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夏季常出现旱灾”,从而考虑到伏旱。

答案:(1)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地形(地势)

(2)西北风 东北风

(3)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位于冷空气南侵路径上;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南下寒冷气流受山地影响在此滞留。

(4)夏季锋面雨带已推移至北方地区;此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此时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