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课时作业]
1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乙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
(2)填表说明甲、乙两图中最高山脉的成因。
|
甲 |
乙 |
内力作用 |
|
|
外力作用 |
|
|
(3)在甲图所示地区建一座桥梁,宜选择a处还是b处?在乙图所示地区开采质地坚
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c处还是d处?
(4)[多选]任意采伐A处的林木可能导致 。
A.河流 B的径流量变小
B.河流B下游泥沙沉积减缓
C.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旱涝等气象灾害加重
解析:(1)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关键在于读图,甲图中岩层出现断裂,且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图中箭头所示),可判定其为断层;乙图中岩层弯曲变形但未破裂,应为褶皱。(2)甲、乙两图中的山地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桥梁应避免通过断层,宜选择b处;开采坚硬的岩石宜选择c处,因为c处位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4)A处森林是河流的水源林,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
答案:(1)断层 褶皱
(2)
|
甲 |
乙 |
内力作用 |
岩层断裂上升 |
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 |
外力作用 |
流水侵蚀作用 |
流水侵蚀作用 |
(3)b处。c处。 (4)CD
16.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地质构造名称:a ,b ,c 。
(2)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如何?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a处还是选择b处开凿?(从工
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4)若以c处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是否合理。
解析:首先应正确判读褶皱和断层。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内某种作用起主导作用,从地壳运动看,岩层弯曲有一致性,应是先发生褶皱,而后发生断层。背斜顶部岩层缺失,向斜顶部有上覆岩层,故背斜受侵蚀严重,向斜受侵蚀较轻。对于地质构造应用于实践时,应考虑地质构造与建设的相互影响。
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
(2)地壳运动状况是:先发生褶皱,后发生断层。外力作用状况是:a、b两处表面出
现差异侵蚀,背斜受侵蚀严重,出现岩层的缺失,形成相对低洼地,而向斜侵蚀相
对较轻,形成相对高地。
(3)选择a处。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
地下水。
(4)c处不宜修水库,因为c处岩层有断层,断裂面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时,
渗入断层的水又可促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能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从而影响水
库的安全性。
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应该先出现褶皱,然后岩浆岩喷涌,后来出现断层,最后又
发生沉积。
答案:C
15.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
解析:褶皱顶部岩石破碎,又因断层存在,可以建采石厂;因地基存在断层,不
能修建铁路等。
答案:A
(2010·姜堰模拟)读图,根据要求完成12-13题。
12.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蕴藏着石油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13.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为褶皱构造,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庐山是断层上升岩块形
成,该地无断层,地质较稳定,但以山地地形为主,工程建设应注意保护植被。
答案:12.C 13.B
(2010·海淀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9-11题。
9.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解析: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
答案:D
10.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
解析: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从断层右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③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B
11.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
岩层④,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A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由新到老,故为向斜。
答案:C
7.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解析: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一南北向
隧道,隧道易积水。
答案:A
8.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解析: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答案:D
利军警已启动紧急行动预案,要求当地居民撤离。据此回答3-5题。
3.智利火山活动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D.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
解析:明确位置和板块边界即可回答。
答案:C
4.此次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蔓延的方向是 ( )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南方向
C.向东北方向 D.向西南方向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该火山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所以火山灰向东南
方向蔓延。
答案:B
5.为了快速监测火山灰蔓延的区域变化,可利用的技术是 (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人力探测
解析:利用遥感技术能快速获取动态事物的变化情况。
答案:A
置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插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图中下伏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解析: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于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处向下钻井;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示意为沙丘,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常年风向为北风。
答案:B
智利南部柴滕火山(42.0°S,72.4°W)于2009年2月19日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石。智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
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