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解析: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平流层(①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
答案:7.C 8.B
7.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5-6题。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解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因此地下波速发生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D
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石油为液体,当横波传到石油层时,横波会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任何状态的物质。
答案:A
(2010·南通调研)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
答7-8题。
人民网2009年2月12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3.9°N,126.6°E)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据此回答3-4题。
3.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解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答案:A
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解析:塔劳群岛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0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
答案:B
2.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没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解析: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软流层”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壳与月 幔。
答案:D
右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2题。
1.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解析: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答案:C
[课时作业]
17.如图所示,空白与阴影部分表示不同日期,相邻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6小时,线段ab表示晨昏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N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
(2)线段ab与经线夹角的角度变化范围是 。
(3)假设线段ab与该经线夹角为15°,那么直射点在 。
(4)假设线段ab与经线夹角达到一年中最大时,简要说明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解析:(1)全球日期变化的经线一条是日界线--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所在经线,而晨昏线与赤道所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据此判断M点为0时所在经线,N点为日界线--180°经线,又由于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6小时,N点在M点的东侧,故N点为6时,ab线为晨线;据地方时计算公式,算出与北京时间在同一日期范围的是90°E向东到180°。(2)晨昏线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相等。在太阳直射赤道时,与经线重合,夹角为0度;在太阳直射回归线时为最大,为23°26′,因此其范围在0°-23°26′。(3)当线段ab与经线夹角为15°,且为晨线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15°S,此时90°E为0时,90°W为12时,即太阳直射的经度,直射点坐标为15°S,90°W。(4)线段ab与经线夹角达到一年中最大时,即为23°26′,太阳直射23°26′S,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晨昏线将纬线划分的两部分差值达最大,昼最短,夜最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1)180° 90°E-180° (2)0°-23°26′ (3)15°S,90°W (4)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
16.右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
夜,其他地区为白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
纬度范围大致是 。
(2)此时,90°E的区时是 月 日 时,北京时间是 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 )
A.45°E,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解析:由光照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判断日期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90°E经线此刻是12时,上海(北京时间)此时是12月22日14时,90°W经线是0时,此时,与上海同处于12月22日的经度范围是90°W向东到180°。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北去,昼越短,悉尼白昼长于东京,上海日出早于北京,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与季节无关,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1)23°26′S 66°34′N-90°N(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12 22 12 14 (3)D (4)A (5)D
(2010·湘潭调研)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3-15题。
13.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乙、丙、丁、甲 D.甲、丙、丁、乙
解析:12月某日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越高,昼夜差值越大,赤道处昼夜等长;结合图示昼夜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位于赤道上,乙出现极昼现象,纬度最高,故选D。
答案:D
14.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 )
A.昨日18时 B.当日18时 C.次日6时 D.次日18时
解析:当丙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2时,世界标准时为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8小时,即世界标准时是昨日18时。
答案:A
15.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丁
解析:北京时间8时30分时,丙地地方时为12时,可知丙地的经度为172.5°E;同理北京时间13时时,丁地地方时为0时,则丁地的经度为75°W。丙、丁两地都位于西半球。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