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6462  216470  216476  216480  216486  216488  216492  216498  216500  216506  216512  216516  216518  216522  216528  216530  216536  216540  216542  216546  216548  216552  216554  216556  216557  216558  216560  216561  216562  216564  216566  216570  216572  216576  216578  216582  216588  216590  216596  216600  216602  216606  216612  216618  216620  216626  216630  216632  216638  216642  216648  216656  447348 

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之一,多媒体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读上海市多媒体产业布局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企业密度等级是对专题地图进行叠加分析而生成,所用的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虚拟现实(VR)

解析:GIS技术就是对不同的事物以专业图层的方式进行处理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

多图层的叠加。

答案:C

4.关于上海多媒体产业集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市场影响自发形成

②均围绕市、区政府驻地密集分布

③交通区位优越

④有良好的科学技术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多媒体产业是属于高科技含量、高度创新内涵和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其分

布要求有较高的科技条件和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

答案:B

试题详情

(2010·潍坊模拟)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2题。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遥感技术是“视觉的延伸”,对某项事物的观测要利用的就是遥感技术。

答案:A

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解析:地震是长期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能量释放产生的,遥感是对地理事物的感

知,却无法对一种作用力进行监测。

答案:C

试题详情

高中地理课时作业: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作业]

试题详情

17.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

素的改变而变化的。下图为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该地区

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主要表现是--工业结构的调

整:        ;工业布局的调整:      

生态建设: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矿产资源的开

发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湿地遭

到破坏等。为此,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面临枯竭、湿地遭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

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或河流下游移动,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

绿化防护带等

试题详情

读下表,完成14-15题。

我国北纬35°-40°大陆上四地的气候材料

地点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1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7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14.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15.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②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④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解析:四地的纬度位置相近,但年降水量差异明显,温差也有一定差异。其中②③

两地的温差较小,而降水丰沛;而①④两地的温差较大,降水较少,说明受海陆位

置的影响。其中②③两地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①④两地处于我国内地。

答案:14.B 15.C

试题详情

读“某区域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若按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划分,该区域属于半湿润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依据降水量的差别判断①属干旱区,②属半干旱区,③属半湿润区,④属湿

润区。

答案:C

13.下列关于该区域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致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

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水量逐渐减少

C.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形影响

D.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解析:从图中可判断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有可能受海陆位置影响。

答案:A

试题详情

读某区域环境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从环境要素考虑,四个地区中,生态环境状况最差的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根据图中所给的机会和障碍、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分析。Ⅳ地区在环境方面

有障碍,又处于劣势。故其生态环境状况最差。

答案:D

11.从环境要素考虑,四个地区中环境优势最明显的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从区域环境要素考虑,Ⅰ地区在环境方面有较多机会,且该地区恰好有优

势,所以综合评价其环境优势最明显。

答案:A

试题详情

区域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据此回答6-9题。

6.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区别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解析:区域的差异是地理环境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不同,不同的区域

具有明显的差异,人们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对区域进行划分。

答案:D

7.下列关于各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水分

B.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热量

C.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水分

D.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热量

解析:A项的差异是热量,B项的差异为水分。

答案:D

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C.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没有不利影响

D.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解析:长三角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对于北方地区水热充足,复种指数高。甜

菜主要生长在中温带地区。

答案:A

9.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 )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质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平坦的地势

解析: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有机质

含量较少,土质黏重。

答案:B

试题详情

(2009·温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和气候资料。完成3-5题。

3.图中常年水域最有可能为                       ( )

A.湖泊          B.水田

C.渤海          D.台湾海峡

解析:图示地区的等高距为5米,常年水域地区地势较低,但海拔大于0米,所以不

是海洋,水田不是常年水域,故选A。

答案:A

4.图示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解析:图示区域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夏季降水多且雨季较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即我国南方地区,典型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

答案:D

5.图示地区大规模种植的作物最有可能是                 ( )

A.大豆          B.小麦

C.水稻          D.棉花

解析:亚热带地区大规模种植的应是水稻。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