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6491  216499  216505  216509  216515  216517  216521  216527  216529  216535  216541  216545  216547  216551  216557  216559  216565  216569  216571  216575  216577  216581  216583  216585  216586  216587  216589  216590  216591  216593  216595  216599  216601  216605  216607  216611  216617  216619  216625  216629  216631  216635  216641  216647  216649  216655  216659  216661  216667  216671  216677  216685  447348 

(创新题)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1-3题

               

1. 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 人口总量大                   

B. 人口就业压力大

C. 人口严重老龄化                 

D. 劳动力不足

2. 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

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

③60岁以上的人口大约是2005年的3倍

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导致我国人口状况发生演变的原因,不可能是()

A.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 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C. 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

D. 生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的成本上升

(2009·济南模拟)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4、5题。

  

试题详情

20. (1)活跃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移民支援边疆建设和建设新的工业基地三年自然灾害和“左”倾错误导致人口大量外流低潮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政策限制和户籍管理,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主回升落实政策,解决“文革”遗留问题,使人口向城市转移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为城市提供了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料,促使国家放松对农民进城的限制,使农民成为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也成为必然选择;1985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拉大了城乡经济差距,改革开放以后,优先发展东部,使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激发了人口向城市和沿海地区迁移的动力,迁移的规模加大。

(2)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许多政策的限制,隔绝了农村和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另一方面,农村过低的劳动生产率无法给城市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农民即使进入城市,也无法获得必需的生活资料。

(3)对迁出地来说,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地矛盾,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环境保护,但会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的损失。对迁入地来说,缓解迁入地劳动力供求矛盾,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城市经济结构,促进了城市商品流通,带动了周边农、林、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市民的思想发展;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加重了城市公共设施的负担,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重了城市失业、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流动人口数量增长的曲线图展示我国人口迁移四个阶段的情况。时间跨度大,涉及知识面广,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较大。回答时要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才能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回答人口迁移的影响时,要注意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试题详情

19. (1)森林耕地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数量。

(2)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我国的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所以只有发展经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良性人地关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森林人均量低于最低标准,故是当前最主要的限制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建设都将会大量占用耕地,使耕地人均占有量有可能低于最低标准; 解决措施:一是少占耕地,二是提高单产、解决粮食问题,三是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多少与人才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试题详情

17.C18.D[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迁出量大于迁入量,是人口的迁出地区,而东南沿海地区正好相反,是人口的净迁入地区;黑龙江省是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江苏大量人口的迁入是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但没有资源优势;山西因为煤炭的开发,新疆则因为国土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试题详情

16. B[解析]要实现合理人口容量和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尊重人地和谐的客观规律。而发达国家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不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13. D14. A15. C[解析]第13题,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春运期间的旅客流属于人口流动。第14题,春节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民工返回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A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第15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春运压力是由于民工人数过多导致的。

试题详情

11. D12. C[解析] “木桶理论”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不是由供养人口最多的资源决定,而是由供养人口最少的资源确定;我国现在的人口数量要比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少,但要比合理人口容量多。

试题详情

10. B[解析]因该国在20世纪70年代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当今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均出现在欧洲。

试题详情

9. 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属于中等难度题。1951-2000年,该国人口总体上是迁入人口大于自然增长的人口数,是人口净迁入国;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在1971-198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人口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迁入人口增长率之和大于15.1%。

试题详情

7. B8. D[解析]解决本题组的关键是读题和联系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该市的人口迁入中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由此确定人口迁移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大量劳动力的迁入会加剧当地就业紧张局面,会减少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比重,也会增加被抚养人口的数量(有被抚养人口迁入),大量人口的迁入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