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导致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B.大量破坏森林、植被
C.人们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系统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
D.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14.100多年以来,CO2浓度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是( )
A.呈正比例关系增加
B.一直呈正相关增加
C.CO2浓度增加慢,气温上升快
D. CO2浓度增加了约60×10-6?,气温上升了约0.5 ℃
解析:本组题比较简单,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12.B 13.A 14.D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几名科学家表示,2007年南极臭氧层空洞已达到1 060万平方千米,创有史以来臭氧层空洞的最大纪录。据此完成15-16题。
13.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碳、臭氧 B.二氧化碳、甲烷
C.甲烷、氮氧化物 D.氮氧化物、氟利昂
12.该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被破坏 B.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升温
C.酸雨 D.水旱灾害
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以1880-1884年为基准)
(1)图中反映出19世纪末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是__________。
(2)你认为近几年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近百年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这与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略有不同。历史时期在1万年时间内是冷暖交替出现的。气温之所以升高,应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应把近几年气候的变化放到长时期的气候变化趋势上看。现阶段全球气候就处在一个变暖的时期,而人类活动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答案:(1)波动上升 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现阶段正处于气候变暖时期,人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能力提升
读“大气环境问题有关资料图”,完成12-14题。
10.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
A.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大力植树造林
D.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解析:第9题,我国酸雨分布的总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长江以南已形成相当范围的酸雨带,而且明显地分为三个酸雨片区:西南酸雨区(包括重庆和贵阳周围地区),华东酸雨区(包括上海、苏杭地区),中南酸雨区(包括长沙、广州、南宁地区)。四川盆地由于地形比较封闭,盆地内工业大量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加之盆地湿度大,静风频率高,大气扩散条件差,利于酸性污染气体聚集,在多雨、多雾的盆地内容易形成酸雨。故选C项。第10题,防治酸雨的措施有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等。其中,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故选D项。
答案:9.C 10.D
9.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
A.华北平原 B.辽中南工业区
C.四川盆地 D.京津唐工业区
8.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
解析:第6题,从图示的相互关系来看,洋面封冻,会阻断洋流的热输送,二者都会导致气候变冷,气候变冷与封冻面积扩大又会相互促进。光合作用减弱,使CO2吸收减少,导致大气中CO2比例上升,引起温室效应,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第7题,地面辐射主要是红外线长波辐射, CO2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所以降低CO2浓度就是减弱其吸收功能,因而会导致气候变冷。第8题,当前最有可能出现的是由大气中CO2增多引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B项和D项分别是由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引起的。
答案:6.D 7.A 8.C
大气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完成9-10题。
7.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6.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