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其实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读“唐代中日的海上交通图”,完成下列问题。
(1)唐代与日本之间的海上交通直接通航的路线有三条。隋代及初唐,主要走北面新罗道。日本遣唐使多选择夏季出发,秋冬季节返回日本。试分析日本遣唐使这样安排行程的主要原因。
(2)由于东海风涛险恶,变化莫测,东南岛路险情较大,所以公元8世纪后期开辟了大洋路。简要分析东海风涛险恶、变化莫测的原因。
解析:掌握东亚地区季风的特点及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东亚季风夏季是东南风,冬季是西北风,日本遣唐使的行程季节安排主要是为了利用风力。第(2)题,东海风涛险恶、变化莫测主要与海面辽阔、季风和台风的影响有关。
答案:(1)主要是为了利用风力。选择夏季出发,帆船可以在东南季风吹动下顺风来唐朝;秋冬季节可以在西北季风吹动下顺风返回日本。
(2)海面辽阔,受偏南季风和偏北季风影响显著,夏秋季节还受到台风影响。
18.读“沿50°N纬线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分析,甲地近地面为__________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__________气压控制。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__________风,丁地吹__________风。
(3)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罗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我国极地考察队员可能位于__________ (中山站、黄河站)。
解析:从图中看出,甲地等压线向下凹,乙地向上凸,说明近地面甲地为低压中心,乙地为高压中心;甲地气流上升,空气扩散快,乙地气流下沉,空气不易扩散;从气流状况看,丙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乙为高压(反气旋),其东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同样,丁地位于甲地(气旋)的正西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吹西北风。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甲地海洋为低压,可推断是北半球的冬季,罗马为地中海气候,正值温和多雨;南半球为夏季,正是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期,有利于极地科考。
答案:(1)低 高
(2)西北 西北
(3)乙地 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废气不易扩散
(4)温和多雨 中山站
17.图中B气流越过赤道后的运动方向是(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解析:第16题,图示的区域范围大致是印度半岛至中南半岛,印度洋至青藏高原;图中A所示气流为夏季风,可排除A、B两项;该区域的夏季风主要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而成的西南风,所以C项正确。第17题,图中B气流为东北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即由西南向东南方向运动,B项正确。
答案:16.C 17.B
16.图中A所示气流是( )
A.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季风
15.如图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B.泰晤士河的水位明显降低
C.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小麦正值生长季节
解析:图示在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季节北半球为夏季。在70°N至极点范围内出现极昼。135°W此时为12:00,北京应为次日5时。此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的小麦正处于生长季节。
答案:13.C 14.D 15.D
下图是“75°E-110°E经向大气环流图”,读图,完成16-17题。
1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
A. 11时 B. 17时
C.次日2时 D.次日5时
13.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2.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
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1题,根据高空等压面可知四地气压的大小。第12题,从陆地是低压可知,此时我国为夏季,图示陆地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或向北凸出。
答案:11.A 12.A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13-15题。
11.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C>A>B B.A>B>D>C
C.C>D>A>B C.C>D>B>A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__________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一年中,受C气流和B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位移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为冬季。另外,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第(3)题,C气流来自暖热的30°上空,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至60°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两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能力提升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