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 )
A.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C.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1.下列乡村聚落属于环状的是( )
A.成都平原耕作地区的中心
B.沿汉江河道伸展的村落
C.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多数村落
D.太湖周围以渔业为主的村庄
解析:A项中,四川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气候湿热,农业发达。在耕作地区的中心,人口和住宅较为集中,多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聚落。B项中,汉江是长江中游最长的支流,其河道两岸因地形平坦,靠近水源,两岸居民沿河修建成条带状住宅区,构成带状聚落。C项中,湖北神农架山区为我国著名自然保护区,这里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多为散居。D项中,太湖周围形成以淡水养殖业为特色的环水村落,为环状村落。
答案:D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乡村;“邑”是居民点,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都”是早期的城市。据此完成2-3题。
19.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在青岛举行,对青岛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B.使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加重城市供水系统负担
C.促进旅游业发展
D.提高青岛市的知名度
解析:第18题,青岛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但水资源短缺,曾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在引黄济青工程实施后,这一环境问题得以缓解。第19题,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的举行,会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青岛市的知名度。
答案:18.C 19.B
18.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市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17.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市政府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列有利于“和谐发展”的措施是( )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③禁止外来人口的迁入 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城市发展初期(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Ⅲ)时,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从保护大气环境因素考虑,工厂应该布置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有利于“和谐发展”的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和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答案:15.B 16.B 17.A
(2010湖南湘潭高三月考,9-10)被誉为中国“帆船之都”的青岛(119°30′E-121°00′E,35°35′N-37°09′N),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和第十二届残奥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读右图,完成18-19题。
16.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在建设时期Ⅳ拟将交通干线a、b、c、d作为其规划的工业地域发展轴。从保护大气环境因素考虑,合理的发展轴线是( )
A.a、b B.a、c C.b、c D.c、d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 ②时期Ⅱ,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小城镇,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③时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 ④时期Ⅳ,在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许多大城市的周围建立新城,开发新区,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迁往新区。从这个意义上看,建设新区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有效控制中心区规模,减轻城市人口压力
B.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竞争力
C.增加郊区的就业机会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解析:第13题,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发达,是沈阳成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最主要优势。第14题,建设城市新区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大城市职能,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
答案:13.C 14.A
下图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过程的模式图”(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完成15-17题。
13.沈阳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我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最主要的优势在于( )
A.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B.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C.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突出
D.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