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B点拨: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回顾7 测试考点2、7(典型例题蒙古、海南、西藏文综,T10,4分)下列四幅图7-9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
5.D点拨: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读取数据的能力。1978-1998年气温差值约是0.7℃远大于其他几个时段的变化幅度。
回顾6 测试考点4(典型例题蒙古、海南、西藏文综,T5,4分)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2-4题。
回顾2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北、重庆文综,T1,4分)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
① |
② |
③ |
|
平均气温(℃) |
1月 |
5 |
11 |
21 |
7月 |
29 |
27 |
26 |
|
平均降水量(mm) |
1月 |
47 |
75 |
1 |
7 Yl |
150 |
5 |
610 |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2.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气候类型及特征、气候分布等知识。根据气候统计资料来判断气候类型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三个地方都是1月气温较低,7月气候较高,都位于北半球。①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气候在0℃以上,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③地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回顾3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北、重庆文综,T2,4分)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A点拨:②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回顾4 测试考点3、8(典型例题北、重庆文综,T3,4分)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D点拨:城市①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读图7-8回答5、6题。
回顾5 测试考点4(典型例题蒙古、海南,西藏文综,T4,4分)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量大的是( )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考点5锋面气旋、拓展考点)
(1)成因分析: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合,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进而形成锋面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故反气旋在地面附近不能形成锋面。
(2)怎样确定锋面气旋的前方、后方:
①先根据某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确定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②再判定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定冷、暖锋及天气
①就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方法相同)确定每条锋线两侧的风向:气流来自北方为冷气团,来自南方为暖气团,根据气流运动状况判定冷、暖锋。②就天气而言:与单独的冷、暖锋天气原理相同,暖锋宽阔的云系及连续性降水位于锋前(锋线前方)冷锋狭窄的云系及降水位于锋后(锋线后方)。
考题5 (典型例题)读图7-3,分析回答:图中P。、P:、P。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甲点处的箭头表示风向。
(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反映的是 (高空或近地面)的情况。
(2)该系统属于 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属于 。
(3)甲地目前在 气团的控制下,不久将经历天气过程。
(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集中在A、B、C、D四个区域中的 区域。
考题5点拨:解答此题时,首先据甲点的风向,判断此闭合等压线为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旋(风向斜穿等压线);然后据图中冷暖锋的符号判别出冷锋面和暖锋面;再根据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回答问题。答案:(1)北 近地面(2)低气旋 (3)暖冷锋 (4)A、D总结提示:此题主要考查气旋和锋面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根据风向判断气旋是基础,根据气旋旋转方向判断出锋面移动方向,所以即使图中没有画出冷暖锋的符号,我们也照样可以判断出冷暖锋。
考点6.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综合应用考点
判断冷锋与暖锋的依据主要有:
(1)根据锋面符号判断: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冷锋是锯齿状,暖锋是半圆形。
(2)根据冷空气箭头判断(冷空气箭头向前且锋面坡度较陡为冷锋,冷空气箭头沿锋面的斜面后退且坡度较缓为暖锋)
考题6 (典型例题)读图7-4,回答各题,
(1)图中A地为 (冷或暖)锋天气,城市B受 气团控制。
(2)若图中锋面移动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预报一下20小时后A、B两地的天气状况:A
考题6点拨:(1)图示锋面的下方应该是冷气团,冷气团向前运动,锋面坡度大,应为冷锋天气,B处则为暖气团。(2)根据锋面移动速度,20小时后,锋面离开A,移动了600千米,刚好到了B处,所以20小时后A处将由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B处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气温下降及降水的天气。答案:(1)冷暖(2)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出现大风、云层增厚、气温下降及降水的天气总结提示:冷锋与暖锋尽管形状、符号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锋面的下面一定是冷气团,锋面之上一定是暖气团。
考点7.气旋、反气旋的判断(综合应用考点)
运用右手法则和左手法则来判断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方法如下:
(1)北半球(右手法则):
气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气流方向为上升,其余四指则指明了水平气流旋转方向。
反气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气流方向为下沉,其余四指则指明了水平气流旋转方向。
(2)南半球:左手法则,方法同上。如图7-5。
考题7 (典型例题3分)下列各组排序与图排序相一致的是( )
A.①北半球的反气旋 ②北半球的气旋③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B.①北半球的气旋 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反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C.①北半球的反气旋 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
D.①南半球的反气旋 ②南半球的气旋 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北半球的反气旋
考题7点拨:此题的判断我们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先判断气旋还是反气旋,低压是气旋,高压是反气旋,由此判断② ③是气旋,①④是反气旋;第二步再用右手法则或左手法则来判断南北半球。答案:C总结提示:尽管我们可以用右手法则或左手法则来判断南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但是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是基础。
考点8.气候类型的判断(综台应用考点)
步骤 |
依据 |
因素变化 |
结论 |
|
①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
气温变化 |
6、7、8月气温高 |
北半球 |
|
12、1、2月气温高 |
南半球 |
|||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
最冷月气温 |
最冷月气温>15℃ |
热带气候 |
|
最冷月气温在0℃-15℃ 之间 |
亚热带气候 温 带海洋性气候 |
|||
最冷月气温在一15℃-0℃ 之间 |
温带气候 |
|||
最冷月气温在<一15℃ |
寒带气候 |
|||
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
年降水量 |
多雨型 |
年降水量>2 000mm |
热带雨林气候 |
年降水量1 500-2 00mm |
热带季风气候 |
|||
少雨型 |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mm |
热带沙漠气候 |
||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少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
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 |
极地气候 |
|||
季雨型 |
夏雨型 |
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mm),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
冬雨型 |
地中海气候 |
考题8 (典型例题)下图中①-④地分属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据图回答(1)、(2)题。
(1)①-④地所属气候类型依次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②地和③地(假定两地同处北半球,且在同一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何日,③地总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B.从②地到③地,自然带依次为荒漠带一草原带一森林带
C.从②地到③地降水量逐渐减少
D.从②地到③地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考题8点拨:(1)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判断气候类型。③为年雨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冬雨型,为地中海气候,由此可选A。(2)在上题的基础上,可知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③位于②以西,故选B。答案:(1)A(2)B
Ⅲ.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 (326)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回顾1 测试考点3 (典型例题分)当罗马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 )′
A.南京高温多雨 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 C.北京昼长夜短 D.南极考察正处佳期
1.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特征以及地球运动等知识。罗马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天为雨季。此时,南极大部分地区为极昼,气温也较高,为最佳的考察时期。
考点1.锋面与天气
(1)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锋面两侧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在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将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2)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类型 |
冷锋 |
暖锋 |
|
气团运动 |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
|
锋 |
过境前 |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 |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 |
面 天 |
过境时 |
阴天、刮风、下雨、降温 |
多为连续性降水 |
气 |
过境后 |
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
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
降水时间 |
时间短,强度大 |
时间长,强度小 |
|
降水位置 |
主要在锋后,有时锋前也有 |
锋前 |
|
对我国天 气的影响 |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寒潮 |
|
(3)准静止锋: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往往是在某一区域中来回移动,又被称为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就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考题1 (典型例题)分析江苏如皋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图7_1)完成下列各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2)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
A.气流下沉形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3)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考题1点拨:根据坐标系中各要素变化,可以看出,气温持续下降,而气压持续上升,天气呈现晴转阴雨再转晴的变化。如果是反气旋,不会产生降水;如果是气旋过境,气温、气压会呈现相反的变化;如果是暖锋过境,由于暖气团取代冷气团,气温会持续上升,气压会降低。由此变化,可确认为冷锋过境,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所致。其降水形成过程是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Yl-所致。此系统易造成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由准静止锋造成,伏旱由反气旋造成,台风属于气旋。答案:(1)C(2)D(3)B总结提示:本题注意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是据图示的信息--气温、气压、降水的时间变化,推导是何种天气系统过境。
考点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
气旋 |
反气旋 |
|
气压状况 |
低气压 |
高气压 |
|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
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
|
水平气流 |
北半球 |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
南半球 |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
|
垂直气流 |
上升 |
下沉 |
|
天气状况 |
多阴雨天气 |
多晴朗、干燥天气 |
|
典型天气 |
我国夏秋季节的台风 |
长江流域七八月的伏旱,北方的“秋高气爽” |
考题2 (典型例题图中,a为大陆海岸线,圆圈为海平面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7-2回答(1)、(2)题。
(1)图示空气漩涡是( )
A.南半球的气旋 B.北半球的气旋 C.南半球的反气旋 D.北半球的反气旋
(2)对于甲、乙两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陆地,风速较大 B.甲是海洋,风速较大 C.乙是陆地,风速较大 D.乙是海洋,风速较大
考题2点拨:(1)由图可看出,该图空气由四周流向中心,说明中心是低气压,应为气旋。根据空气漩涡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是北半球。(2)若a为大陆海岸线,则该图表示的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一般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东面是海洋,风力较大,所以该气旋的东部风力大,答案:(1)B(2)D总结提示:气旋、反气旋是就气流的运动而言的,低气压、高气压是就气压的高低而言的,实际上低气压就是气旋,高气压就是反气旋。
考点3.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太阳辐射。随纬度的逐渐增加,地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
(2)下垫面:
地面状况 |
影响气候 |
举例 |
地表性质不同:草地、沙土、冰、新雪 |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 表获得的热量有多有少 |
南极大陆出现最低气温,与极冰的反射有关 |
在同纬度上海陆分布不同 |
海陆热容量不同,形成海洋性与 大陆性气候 |
西欧形成海洋性气候,东欧为大陆性气候 |
地形类型、山地走向、坡向,影响气候不同 |
同纬度平原比山顶气温高,迎风 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
喜马拉雅山北坡少雨,南坡迎风坡为世界“雨 极” |
(3)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是大气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现象,如季风。二是通过大气环流在不同地区间输送水汽和热量,调整世界各地的水热分布,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式对气候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4)人类活动:有利的影响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不利影响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排放大量的废热等。
考题3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气候现象与对应的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庐山成为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地面状况
D.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
考题3点拨:A项海南岛由于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在热带范围内,全年太阳高度大,因而形成热带气候。故A项正确。B项江西庐山处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腹地,由于地势高,成为我国夏季的避暑胜地,并非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与这里的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以及地表形态等有关,故C项正确。D项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是由于地势高引起的,与大气环流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C
考点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了大气成分的改变,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大气环境问题。对于大气环境问题可从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来归纳掌握(如表)。
大气环境问题 |
变化成分 |
变化原因 |
危害 |
措施 |
全球变暖 |
二氧化碳增多 |
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毁林 |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间合作 |
臭氧层的破坏 |
臭氧减少 |
①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②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
①危害人类身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 |
①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②参加国际合作 |
大气环境问题 |
变化成分 |
变化原因 |
危害 |
措施 |
酸雨 |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增加 |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排放酸性气体 |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
①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②全球合作 |
考题4-1 (典型例题)臭氧层的破坏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是( )
①破坏农林牧渔业生产②形成酸雨③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 ④引起温室效应⑤各地干湿状况的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考题4-2 (典型例题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②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题4-3 (典型例题性物质增多以及大气中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
A.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B.都会对森林造成危害 C.都会使土壤酸化 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考题4-1点拨: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的健康,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削弱免疫力使传染病患者增加;使许多农作物减产或质量下降,能杀死10米深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等,同时紫外线的增多也会导致气温升高,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氯烃本身因强烈吸收红外线,故也是一种温室气体;酸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答案:D考题4-2点拨:雪线是指高山冰川的下界高度,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因素有温度和降水,其中温度的影响相对大一些,如果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区的温度也将上升,导致积雪融化数量加大,雪线的高度将会上升。影响某地降水量多少的原因,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其次,有凝结核及温度变化等。目前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少,主要是温度相对低,水汽蒸发量少。如果全球变暖,高纬地区增温明显,将会使水汽蒸发增多,从而导致降水的增多。答案:B考题4-3点拨:酸性物质主要指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这些酸性物质进入呼 吸系统,会损坏呼吸器官黏膜,破坏抵抗病原菌的能力。臭氧的减少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从而损伤人类的皮肤和眼睛等,也会使森林遭到破坏,而酸性气体增多产生的酸雨也影响到森林的生存。答案:A、B总结提示:本考点中所涉及的大气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造成的,对这些大气环境问题在掌握时应从它们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来进行归纳。在复习时应多联系实际,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
考点详解 精剖细解入市三分
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 、
3.降水:不同地区的 决定降水情况。
2.气温: 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而 使气温分布复杂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 、 、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