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卷 基础经典预测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备考1测试考点2、5 导致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的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战争因素
1.C点拨.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备考2测试考点1 图29-3中的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国内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依次是( )
A.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B.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D.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预测1: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预测根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口的迁移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随着人类生产力进步,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正确认识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对于人类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恰好符合高考的命题思路。
命题角度预测: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并可能与历史学科相结合。预测2:我国新时期的人口迁移
预测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人口的迁移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现象。正确认识新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也就成为一个高中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就成为高考的重点。
命题角度预测:以我们身边的人口迁移为例,如以民工流为例,考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及影响。
2.(1)C(2)主要原因:人口流人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人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人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既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 的压力。 点拨:本题是政史地综合题,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为背景材料。解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所给的资料,从图中来进行判读。
IV.高考题预测 高瞻远瞩 占尽先机
考点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拓展考点)
影响 人口 迁移 的主 要因 素 |
自 然 环 境 因 素 |
气候 |
美国老人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
淡水 |
人类早期“逐水革而居” |
||
土壤 |
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因土地不足、地力衰竭而迁移 |
||
矿产资源 |
英国的伯明翰,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城市的形成 |
||
经济因素 |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如经济特区的设立 |
||
交通和通讯 |
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
||
文化教育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
||
家庭和婚姻 |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 |
||
国家政策 |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地进行 |
||
战争 |
造成难民,如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 |
||
政治变革 |
政治中心的改变引发人口的迁移 |
考题5-1 (典型例题)下列城市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 )
A.中国的广州、深圳 B.英国的阿伯丁、伯明翰 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D.中国的大庆、攀枝花
考题5-2 (典型例题分)影响图29-1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考题5-1点拨:阿伯丁、大庆是石油开发,伯明翰是煤矿开采,攀枝花是铁矿开发并吸引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答案:BD考题5-2点接: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活动,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入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造成的。美国老年人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为了到一个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地方安度晚年,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显而易见的。答案:D
Ⅲ 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 (345)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
回顾1 测试考点1 (典型例题2分)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
1.D点拨:世界主要移民国家有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
回顾2 测试考点4、5 (典型例题综合,T41,18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典型例题过了1.2亿,读图29-2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例题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
考点1 人口迁移概念与分类
(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注意: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即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人口迁移的分类:人口迁移有多种分类标准。最常用的是根据地理范围和迁移方向进行的划分。
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考题1-1 (典型例题分)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考题1-2 (典型例题分)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农村到城市 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 D.城市到城市
考题1-1点拨:根据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故A、B、D均不能选。出国留学,这种地理位置的改变,相对来说就属于长期性地改变,故属于人口迁移。答案:C考题1-2 点拨: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者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历史上发达国家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答案:A
考点2 人口迁移与环境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时期 |
社会经济的主体 |
迁移主要目的 |
原始时期 |
采集和渔猎 |
追逐生活资料来源 |
农业时期 |
种植业为主的农业 |
寻找新的土地 |
工业时期 |
机械化大生产 |
要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场之间形成良好配合,劳动力随生产条件不断变化而不断进行迁移 |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②对迁入地的影响: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人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考题2 (典型例题关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社会的人口“流浪”迁移,是由于他们的生存直接受到环境的制约
B.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由于土地的相对不足而形成的
C.工业社会的机器大生产,人口大量从农村迁入城市
D.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大致是相同的
考点2点拨:原始社会,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他们的生存直接受到环境的制约,当一个地区的食物不足以养活人口群体时,不得不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过着流浪的生活;农业社会,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土地的相对不足又迫使人口不得不进行迁移;进入工业社会后,机器大生产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社会那种把劳动力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状况,大批破产农民涌入城市,掀起人口迁移的高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相同的。答案:D总结提示: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考点3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
中华民族的源地 |
黄河中下游地区 |
迁移起始时期 |
秦汉时期起,人口迁移频繁 |
迁移的主要方向 |
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扩散 |
人口分布中心变化 |
唐朝“安史之乱”后,人口中心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
迁移的直接原因 |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
考题3 (典型例题分)我国历史上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 )
A.使黄河流域成为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
B.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
D.主要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
考题3点拨: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于这一地区,是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中心。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答案:BC总结提示:①黄河中下游平原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②“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
考点4 新中国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时间 |
特点 |
流向 |
原因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
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以行政调动为主 |
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 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
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①特点:规模大、频率高、自发流动人口逐步增加。②原因:A.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B.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C.城市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这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③方向:A.由农村到城市;B.由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④方式(目的):务工、经商为主,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等迁移人数增加。
考题4-1 (典型例题)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 )
A.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B.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控制较多 C.多为自发流动D.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考题4-2 (典型例题分)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
B.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D.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考题4-1点拨: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上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而自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相对数量更小。这一时期,人口净迁出的地区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答案:AB考题4-2点拨:本题供选择的四个选项,包含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发展进程。人口迁移方式、特点以及引起的原因。属于中国人口迁移的综合性试题,解题时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例如中国人口迁移,教材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式、特点、原因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只有把知识线条思路搞得清清楚楚,才能提高判断的正确率。答案:D .总结提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国家有组织的迁移,自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相对较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性的。
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
考点祥解 精剖细解 入巿三分
2.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流向是从 到 ;从 到 。
1.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主要由 流域向 流域和 流域扩散。
2.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 、 。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包括 、 、 、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
、 及 等;政治因素包括 、 及 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