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6769  216777  216783  216787  216793  216795  216799  216805  216807  216813  216819  216823  216825  216829  216835  216837  216843  216847  216849  216853  216855  216859  216861  216863  216864  216865  216867  216868  216869  216871  216873  216877  216879  216883  216885  216889  216895  216897  216903  216907  216909  216913  216919  216925  216927  216933  216937  216939  216945  216949  216955  216963  447348 

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10-11题。

10.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经度地带性规律的是( )

A.图中①-②-③的变化

B.图中③-④-⑤的变化

C.图中①-③-⑤的变化

D.图中①-⑥的变化

解析: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由少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B项。

答案:B

11.图中④处的天然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

解析:由上题的分析可以得出③表示森林带,④为草原带,⑤为荒漠带。

答案:C

试题详情

(2010·临沂模拟)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8-9题。

8.该森林带是(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森林带在低纬度地区分布在海拔4 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区;而在平地上,主要分布在纬度大于60°的地区,说明其是比较适应高纬生存环境的针叶林带。

答案:D

9.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解析:由图可知,该森林带在不同的经度地区分布的高度也有差异,大体是沿海地区的分布海拔较低,内陆地区的分布海拔较高,这是由于沿海地区水分条件较好所致。

答案:B

试题详情

读东欧和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

5.左图沿线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形成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

解析:左图中植物和农业带的分布是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结果,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B

6.左图分布示意图与右图中甲-丁四线所经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丁表示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甲、乙、丙表示的都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但能体现左图中荒漠、草原带的只有乙。

答案:B

7.左图中草原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C.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D.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为丰富

解析:左图中草原带位于里海西北部,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较为湿润。

答案:B

试题详情

上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 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答案:A

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B项。

答案:B

试题详情

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②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解析:“洋面封冻”会导致“气候变冷”“生物衰退,光合作用减弱”;“生物衰退,光合作用减弱”又会使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温室作用加强;而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

答案:D

2.图中所示的各项内容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规律性  D.不均衡性

解析: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A

试题详情

第四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

试题详情

14.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

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

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

输,整个都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

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

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

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一得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

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在提高,第(3)(4)

题,材料二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

年份比较,人均G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

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

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

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

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

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

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区人口急剧膨胀,城

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

试题详情

13.(2010·江西师大附中质检)图甲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

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乙是该城市2008年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则该市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盛行风向最

可能是________风。

A.西南偏西  B.西北偏西

C.东北偏东  D.偏北

(2)由此可知,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城市( )

A.上海  B.孟买

C.新加坡  D.伦敦

(3)该城市道路分布有明显不合理之处,表现在哪里?

(4)2008年该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____,人口增

加最快的是_______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_。

(5)根据图示信息,简述该城市城市化的发展特征。

解析:(1)由自来水厂的位置,可断定该市河流干流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由图甲工

业区的位置,只有城区西侧没有工业区布局,可知该地常年盛行偏西风,再据该地

南北两侧工业区的位置进一步断定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南偏西风。(2)由(1)题分析,该

地最可能为伦敦,因其终年处于西风带内(北半球西南风)。(3)该城高速公路穿过城

区,严重干扰了城内交通。(4)由图乙分析可知,A城人口迁移差额率最小且为负值,

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故人口不断减少。E城人口迁移差额率最大且为正值,

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故其人口增长最快。B城人口迁移差额率为-5‰,人口自

然增长率为5‰,相互抵消,人口数量不增不减。(5)据图中城区的变化特点即可分

析出其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 A (2)D (3)高速公路穿越老城区。 (4)A E B (5)

老城区向四周扩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与工业区迁移;

可能形成新的卫星城(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试题详情

(2010·菏泽)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

1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2040年郊区人口比例开始超过了乡村人口比例,在同一个区域内此时期人口

具体数量也是郊区人数超过了乡村人口数。

答案:B

1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解析:根据图中乡村人口比例及变化,即可判断出相应城市化水平及变化。2010年

城市化水平约为50%,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030年达到65%左右。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吸收CO2而减少了城市大气中碳的含量,释放而增加了氧的含量,所以本

题选A。

答案:A

试题详情

10.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解析: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中心区

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城市的商业中心多

位于市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

答案:9.A 10.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